ZKX's LAB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而亲仁中的fun是什么意思

2020-10-05知识17

《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而有馀力,则以学文。” 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弟子们,你们要顺父母,顺从兄长,做事严谨而诚信,对别人充满爱心,亲近仁德之人。做到这些之后如果还有余力的话,你们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了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而亲仁中的fun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br>;【注释】悌(替):尊敬师长。br>;【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而亲仁中的fun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而亲仁中的fun是什么意思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是什么意思 对人处事要怀着一颗善2113心,要亲近5261有仁德的良师益友。如果4102这些都做到了1653,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出自《弟子规》小故事: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拓展资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 译文: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和众人相处时时要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有余下的时间精力,则应学习六艺及其他有益的学问。出自《弟子规 总叙》原文如下: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什么意思? 意思为:对人处事要怀2113着一颗善心,要亲近有5261仁德的良师益友。如果这些4102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时间1653和精力就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出自李毓秀的《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译文: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扩展资料:作品介绍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在清代文字狱背景下的作品。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孔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

泛爱众而亲仁中亲仁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兄长,寡言少语,诚实可信,广泛的去爱众人,亲近仁道之人。这样实践之后,还有闲暇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弟子规#国学#李毓秀#训蒙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