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盖革米勒计数器的原理

2020-07-16知识14
半导体计数器 与 盖革-米勒计数器 相比,分别具有什么优势&特点? 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如果这个问题显得很不专业请见谅。是说半导体计数器的精度要比GM管低但是体积… 盖革-米勒计数器的构造及原理 盖革计数器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性质设计成的。其探测器(称“盖革管zd”)的通常结构是在一根两端用绝缘物质密闭的金属管内充入稀薄气体(通常是掺加了卤素的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在沿管的轴线上安装有一根金属丝电极,并在金属管壁和金属丝电极之间加上略低于管内气体击穿电压的电压。这样在通常状态下,管内气体不放电;而当回有高速粒子射入管内时,粒子的能量使管内气体电离导电,在丝极与管壁之间产生迅速的气体放电现象,从而输出一个脉冲电流信号。通过适当地选择加在丝极与管壁之间的电压,就可以对被探测粒子的最低能量,从而对其种类加以甄选。盖革计数器也可以用于探测γ射答线,但由于盖革管中的气体密度通常较小,高能 γ射线往往在未被探测到时就已经射出了盖革管,因此其对高能γ射线的探测灵敏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碘化钠闪烁计数器则有更好的表现。 盖革--米勒计数器 应用在核物理,核医疗,采矿,天文等。原理你已经写出来了。 盖革-米勒计数器的介绍 气体电离探测器。是H.盖革和P.米勒在1928年发明的。与正比计数器类似,但所加的电压更高。带电粒子射入气体,在离子增殖过程中,受激原子退激,发射紫外光子,这些光子射到阴极上产生光电子,光电子向阳极漂移,又引起离子增殖,于是在管中形成自激放电。为了使之能够计数,计数器中充有有机气体或卤素蒸气,能吸收光子,起到猝熄作用。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点是灵敏度高,脉冲幅度大,缺点是不能快速计数。1908年,德国物理学家盖革(Hans Wilhelm Geiger,1882-1945)(左图)按照卢瑟福(E.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的要求,设计制成了一台α粒子计数器。卢瑟福和盖革利用这一计数器对α粒子进行了探测。1909年盖革和马斯登(Ernest Marsden,1889-1970)在实验中发现α粒子碰在金箔上偶尔会发生极大角度的偏折。卢瑟福对这个实验的各种参数作了详细分析,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从1920年起,盖革和德国物理学家米勒(E.Walther Muller,1905-1979)对计数器作了许多改进,灵敏度得到很大提高,被称为盖革-米勒计数器,应用十分广泛。盖革-米勒计数器是根据射线能使气体电离的性能制成的,是最常用的一种金属丝计数器。两端用绝缘物质封闭的金属管内贮... 原子结构的物理概念题 现代的计数器工作电压可在400V-600V 原理是气体电离 3.Thomson提出的是李子布丁模型 4.根据alph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模型的是Rutherford 感觉问得不本质,核式模型指的是卢瑟福的还是玻尔的?如果是卢瑟福的话: 6.模型没说电子是怎么动的这些有点像文科题… 关于盖革计数器原理 “两端用绝缘物质封闭的金属管内贮有低压气体,沿管的轴线装了金属丝,在金属丝和管壁之间用电池组产生一定的电压(比管内气体的击穿电压稍低),管内没有射线穿过时,气体... 盖革-米勒计数器 解:该计数器的主要部分是盖革管.外面是一根玻璃管,里面是一个接在电源负极的导电圆筒,筒的中间有一条接正极的金属丝,管中装有低压的惰性气体和少量的酒精蒸汽或溴蒸汽.在... 盖革--米勒计数器 应用在核物理,核医疗,采矿,天文等。原理你已经写出来了。 盖革-米勒计数器的历史 盖革计数器最初是在190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汉斯·盖革和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为了探测α粒子而设计的。后来在1928年,盖革又和他的学生米勒(Walther Müller)对其进行了改进[1],使其可以用于探测所有的电离辐射。1947年,美国人Sidney H.Liebson在其博士学位研究中又对盖革计数器做了进一步的改进[2],使得盖革管使用较低的工作电压,并且显著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这种改进也被称为“卤素计数器”。1964年,在美国和德国都有了成熟技术,并且有专业的生产厂家开始量产。盖革计数器因为其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探测范围广泛,至今仍然被普遍地使用于核物理学、医学、粒子物理学及工业领域。现代盖革-米勒计数器已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当年的三极管驱动发声器件的方式实现有效计数并可计算出相应的辐照强度及累积受辐照量,并可通过显示设备精确显示出来。

#盖革计数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