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蒙古包的出现源于怎样的环境与生活 蒙古包与蒙古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020-10-05知识4

蒙古包的出现源于怎样的环境和生活 1、草原和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2、因为他们要养牲畜牲畜要吃草就得不断换地方这就需要可以活动的屋子。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4、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扩展资料以蒙古包这一名称闻名于世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亚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这一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亚细亚游牧民族所使用,后来许多游牧民族或长或短地使用过它或类似于它的住屋。以木杆儿为主要支撑材料的人类早期建筑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流派:一种是中国鄂伦春人的传统建筑歇仁柱式(在鄂伦春语里歇仁柱为“木杆屋”之意),即尖顶、用兽皮或树皮、草叶子做苫盖。西伯利亚埃文基(鄂温克)人的住屋、美洲印第安人的梯比和北欧萨米人的高阿邸或拉屋等均属这一类型。另一种是蒙古包式的,即穹顶圆壁,主要用毛毡做其覆盖物。参考资料:。

蒙古包的出现源于怎样的环境与生活 蒙古包与蒙古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蒙古包的成因是什么 生活需求。游牧不同于2113农耕,5261牧民所有的吃穿用住都4102来源于牲口,而草原是一种季1653节性非常强的地貌,植被衰败很快。为了保住自家牲口,牧民必须依照放牧需要经常搬家。因此蒙古包需要轻便可装卸的结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由毛毡铺成,还需要轻便的栅栏和长杆。草原地区风势比较大,轻便的毛毡容易被吹散,圆锥形房顶容易用绳索固定而且防风。

蒙古包的出现源于怎样的环境与生活 蒙古包与蒙古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B.当地人不愿意建造房子,将就住在蒙古包

蒙古包的出现源于怎样的环境与生活 蒙古包与蒙古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蒙古包的发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怎样的关系 文化象征很多世纪以来,蒙古包就是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麦著名探险家亨宁·哈士伦所说:“蒙古包神圣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生活的中心。传统就是在这里产生的。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有着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氛围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沟通古与今的桥梁。著作文学著作在历史上,许多东西方旅行家、探险家、学者在他们的著作里写到蒙古包。鲁不鲁乞,法国人,1252年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出使蒙古帝国,写出《东游记》。《东游记》载:“他们把这些帐幕做得如此之大,以至有时可达三十英尺宽。因为我有一次量一辆车在地上留下的两道轮迹之间的宽度,为二十英尺。我曾经数过,有一辆车用二十二匹牛拉一座帐篷…”据宋朝彭大雅、徐霆所著《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穹庐就是蒙古包。明朝肖大亨的《北虏风俗》、清代张穆的《蒙古游牧记》,还有十三世纪中叶约翰·普兰诺·嘉宾尼、威廉。

蒙古包的是怎样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锥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内蒙古蒙古包反映的环境特点 蒙古包适应内蒙古冬季寒冷气候,隔风保暖,在夏季有以其方便拆装,便宜运输的特点,可以随草场的荣枯变化,而随时迁移,适应牧民游牧生活

#地理#蒙古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