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看,黄陂建起最坚固的流动“防洪墙”

2020-07-20新闻5

没有一个困难不会被打败,

没有一座高山不可被越过。

几番强降雨,防汛队列严阵以待,纵使水位退,危险仍未除。

防汛一线大堤上,有一群热血的守堤人,依然在坚守,誓死保障一方居民的安危。

武汉黄陂区防汛一线,

就有这样一群“逆行者”,

他们坚守的身影,

凝固成感人的画面,

令人暖心,让人安心。

巡堤人员的24小时“保姆”

今年36岁的刘婷婷看上去略显疲惫,她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22天,作为黄陂盘龙城开发区下集村的村支书,在她的带领下,全村的劳动力自愿上堤守护一方安危。

刘婷婷从疫情开始之初就一直坚守在一线,用她的话来说从2018年上任以来就磨练不断,“但是我相信没有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细心女村支书打好防汛准备战

6月29日,接到防汛命令后,半天的时间内,在位于府河西堤的下集村段,一座防汛哨棚建起。这里接上了电线,有照明灯、空调,雨衣、雨靴等,“你看这个集装箱哨棚就是靠着八个工作人员一起扛上来的。”刘婷婷介绍到。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巡堤人员建起一个“家”?原来早在一个半月前,刘婷婷心里估摸着汛期将至,她在网上购买了大量的防汛物资,以备不时之需。不仅如此,刘婷婷还提前联系好了电工,搭建工等人员。一声令下,搭建哨棚人员和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大堤,“守堤、巡堤是十分辛苦的事儿,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巡堤人无后顾之忧。”

女汉子坚守一线不言苦

“我们这个哨点比较特殊,全长1.6公里,按照18人/24小时一班的规律进行排班,因此巡查人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也更为辛苦。”作为哨棚里仅有的三位女性其中的一名,刘婷婷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娇弱的女子看待,她每天都会上堤来巡查,一待就是到凌晨。

“我们的刘书记比男的还能吃苦,每天除了要上堤巡查还要负责处理村里的事务,心里还要装着大伙儿的安危。”黄陂盘龙进驻下集村工作指导组组长段凯将刘婷婷所做的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这位身高180厘米的大汉也心疼起了女汉子村支书,“你看啦,她一早上去开会去了,中午马上到大堤巡查,午饭也没顾得上吃,现在正吃着一碗泡面饱肚子。”段凯指着蹲在地上吃泡面的刘婷婷对记者说道。

儿子步行五公里找妈妈却被吼回去了

时间都给了工作,刘婷婷照顾家庭的时间相对较少。她的儿子今年已经14岁了,虽然年纪不大,但对妈妈的工作十分支持。

当问到是否经常陪儿子时,刘婷婷嘴上说儿子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不用人陪,但眼中却透露着些许遗憾,“没办法,我既然是大集村的书记,我就要对全村2400户居民负责,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13日,刘婷婷的儿子步行5公里到大堤上来找她,“他那天到位于盘龙城天纵城小区的舅舅家玩,于是就步行到大堤上来找我。”刘婷婷说到,当看到儿子出现在眼前,她十分吃惊。从天纵城到大集村段大堤的哨口最少有五公里的路程,儿子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妈妈。“我当时就把他吼回去了,大堤上不准闲杂人游玩,他的出现违反了规定,必须马上回去。”面对眼前“铁面无私”的母亲,孩子只能又步行回家。

洪水的“保险墙”

黄陂黄花涝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村落,村民世世代代临府河而居。只要到了汛期,黄花涝村都会受到来自府河河水的“威胁”。

胡家移今年55岁,是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驻黄花涝村的负责人,面对今年防汛,他却胸有成竹,这位防汛老将如何阻挡住了高涨的水位?

洪峰将至当机立断建临时拦洪堤

说起防汛,胡家移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了。1998年,他曾增援刘店村抗洪。2007年,胡家移工作岗位发生调动,每年防汛抗旱工作都会与黄花涝连上关系。不知不觉间,他积累了不少防汛抗洪经验和知识。

6月29日,接到通知,上游将有洪峰到达黄花涝村,当天府河水位已经达到了27.3米。一听到这个消息,胡家移和村委一起商议后,当即拍板下决定做一道临时拦洪土堤,避免村内大面积遭水淹。此建议得到相关部门认可。200多人用了3天时间搭建出了一个长约300米,宽4米,高3.5米的土堤,并用彩布条包起来压实。胡家移特别叮嘱施工人员在土堤外围加建了4个压浸台。

因为他曾经经历过2008年、2016年两次大洪水,吸取了这两次经验,因此这一次防汛,胡家移特别建议临水第一道堤防必须加高加宽加实。“水越涨越高了,如果晚修两三天,水肯定直接到村子里了,目前来看第一道堤防经受住了考验。”胡家移告诉记者。

7月9日,黄陂区有关部门通报了最新雨情,担心第一道防线不够,经过研判,胡家移向相关部门建议必须再做第二道堤防,7月12日,府河水位到达了29米。当问到面对高水位是不是很有压力时,胡家移笑了笑说他一点儿也不担心,“我有信心的很,这两道堤防肯定能够挡住河水。”

查管涌抢险加强巡防

记者跟随胡家移走上了第一道堤防,看到背水坡一处用沙袋打围起来的土堆,胡家移告诉记者,15日凌晨他接到巡防人员电话,说出现了管涌。他当即组织30多名巡防人员开展抢险工作,一边在迎水坡查找管涌源头,一边用沙袋将管涌打围起来再填起来,终于堵住了管涌。

黄花涝村3.5公里外就是天河机场、临空总部,“我守住了黄花涝,就是守住了武汉市的交通命脉,这是命令更加是使命。”胡家移对记者说道,等水位平稳后,他将建议将沿河道房屋改建成集防汛和住房功能一体的房屋。第一层作为堤防用水泥封死,其中一面可打开非汛期时当门面使用,二楼作为生产生活区域,“希望全面的谋划让村民远离洪涝威胁,实现长久安稳的生活。”

处置洪水险情的“110”

“这里有鼓泡,快插上一支红旗。”皮肤黝黑的叶洪语速飞快地对巡防人员说道,随即弯下腰用手指在出现漩涡的水流处探查了一番。

叶洪今年52岁,是黄陂区滠口水利管理站站长,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从19岁起,叶洪就与水结下了缘分,治水、管水伴随着他大半生的职业生涯。

白天巡查各个堤,夜晚在堤上守夜

一到南湖垸,叶洪跨着大步迅速上了堤。记者看到,这是一个土堆堤坝,四处垒着沙石包加固,四周没有草本植物。由于雨水和河水混杂,土堤土质松软、湿滑,一脚踩上去容易陷到泥巴里。

南湖垸要挡住的就是朱家河的水,叶洪说,朱家河是季节性河流,河床一般很少出现水,今年由于上游府河涨水,朱家河水一度超过了28米,背后则是8000多位南湖村居民生活的家园。

7月12日凌晨,巡防人员发现一出散浸,出现约有30厘米左右的水流,当晚接到电话不到十分钟,叶洪就赶到了现场,指导现场巡防人员处置了险情。“全部都是泥浆,民工们不知道怎么处理,调来挖机加上村民们一起作业,花了三四个小时处理了,第二天又继续加固。”叶洪给记者指了散浸点说道,目前已经排险处置,放了沙包过滤水,同时做了导流沟排水。

作为技术人员,叶洪被称为防汛“110”,每当现场出现险情,他就要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指挥巡防人员处置突发状况,还要现场教导巡防人员如何搬运沙包、垒沙包,现场他一个人要安排好各个环节,没有时间给他等待,因此造就了叶洪的工作作风就是快,连说话速度也是十分快速。

老水利人感叹防汛技术飞速发展

说起防汛的环境,叶洪感叹现在的条件好多了。1998年,叶洪作为突击队员增援府河西堤抗击洪水。“当时背着水壶上堤,不敢多喝一口水,取水距离远,担心喝完就没有了。”叶洪回忆道。当时叶洪等抗洪人员居住在帐篷内,由于天气炎热,帐篷内就像蒸桑拿。“现在物资充分,有爱心企业捐赠的水,晚上休息的地方都是集装箱,条件好多了。”叶洪说。

“当时技术手段有限,1998年抗洪时每天只有通过观察水才能判断水情做决策,根本来不及做预案。”叶洪介绍道。现在有软件可以帮助他们预测水位,提前布防。正是此前收到了府河水位预计上涨超过警戒线25米的信息,叶洪迅速组织人员将堤坝加高了1.5米,挡住湖水的威胁。

叶洪向记者展示一个信息群,该群每1个小时便会通报一次最新水情,各个堤防点位都会收到消息,根据最新水情做出预案。“这是我们的工作,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做踏实才行,没什么大不了。”叶洪说。

愿我们的“超级英雄”

在每一次任务中

都能旗开得胜,安全归来。

记者:张吉晴 孙婷婷 摄影记者:邹斌

通讯员:邱舒 胡莉萍 罗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

#洪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