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啥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2020-10-05知识1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指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出 处:南朝 范晔《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译文: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示例: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扩展资料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同义词徒有虚名[tú yǒu xū míng]解释: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译文:却说司马懿回到寨子里,让人打听这是什么将率兵守街亭。回报说:‘于是马良的弟弟马谡啊。司马懿笑着说:‘有名无实,是庸才!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反义词名不虚传[míng bù xū chuán]解释:虚: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出自:《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译文:然而他的私心廉洁谦让,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啥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113意思是指形容名5261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4102符合。原句出自于南朝宋时期的历史1653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原文:《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白话译文:《阳春》之曲,和唱的少,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最近,鲁阳樊君被征召刚到,朝廷设坛席欢迎,如对待神明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特出的才能,但一言一行,没有什么缺点。而毁谤传播流行,应时折减,难道不是由于吏民观听期望太深,声名太盛吗?最近征聘的如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所以时下的舆论都说处士全都是窃取虚假的名声。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啥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啥意思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什么意思?

【盛名之下的下一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名之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什么意思?释义: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

#李自成#范晔#司马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