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 1、子曰:“学2113而时习之,不亦5261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4102不愠,不亦君1653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您怎样理解其中的当代文化意义?
论语三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注释】(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
怎么理解;;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句话 ,以及孔子的思想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那么哪些文物可以被评为华夏第一国宝(含未发现的)? 谢谢邀请!如果论宝物的珍贵程度,传国玉玺、九鼎这些都是国之重器,象征的华夏几千年的文明传递!但是这样“宝物”象征意义更大,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永乐大典》,先秦诸子百家著作,还会选择《三坟》,不是说《黄帝外经》《青囊书》不珍贵,而是前面几部书代表我们的历史,填补历史的空缺!三坟:伏羲、神农、黄帝,这三人都可以堪称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上古三皇,而《三坟》传说就是记载这三位圣皇的,如果三坟重新现世,上古三皇时期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任何一位华夏子孙怎能不心潮澎湃?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号称明朝版大全书,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3.7亿个字要记载古代多少珍贵书籍?也许好多失传已久经典书籍就可以流传下来!这些都是先祖们就给我们的财富!先秦诸子百家: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各种思想激烈的碰撞,绽放璀璨的火花,但是遗憾的是留下来的非常少,更多的都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想想都觉得心痛!儒家、道家、商家、墨家…流传下来的思想多精彩就不用赘述了,但是失传的绝对也很精彩!宝物固然。
实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 原话应该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吧?忍,是忍耐、容忍的意思;孰,是还是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是可以容忍还是不能容忍的意思。但是使用的时候往往用在实在忍无可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