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戏曲艺术现如今发展状况怎样? 大平调原来叫“大油梆”或“大梆戏”,因为它使用的梆子有70厘米长、5斤多重。在建国后,因为它比河南梆子的音调低,较高调被文化部门定名为大平调。大平调在乾隆时期已经有班社了,从唱腔板式结构上来看,大平调是河南梆子的一个地域流派分支。在民国时期,双方艺人可以相互搭班,伴奏乐器也全部相同。建国以后,大平调的各种之流逐渐向豫剧合流,表演与唱腔方面也明显向豫剧靠拢。但它至今仍然有十几个专业剧团,近50个业务剧团,足以见出即便它与豫剧类似,还是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大平调的流行区域曾有“五省八州”之说,即以鲁西南曹州为中心的十多个县;苏北徐州附近的几个县;皖西北亳州附近的几个县;冀南磁州附近的几个县;再加上河南地区以开州、滑州、陈州、睢州为中心的二十多个县。大平调曾经有过六百多出剧目,但能说出故事梗概的只有四百多出,建国后可以演出的只有不到三百出。再加上历史原因,毁坏了不少剧目,现在可以演出的剧目很少,多为袍带戏和少部分生活小戏。大平调同很多地方戏一样,存在着演员老化、观众老化、青黄不接、不受年轻人喜欢等方面的原因,很可能会因此断了传承。作为一个十分优秀的剧种,大平调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虽然一路坎坎坷坷。
关于“七郎八虎闯幽州”的具体故事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进犯幽州,宋真宗御驾亲征,被困在了幽州城中。朝中得知皇帝被困,急派杨家父子前去解围,杨继业的七个儿子加上一个义子王延顺(排行老八),号称。
大平调戏曲艺术现如今发展状况怎样? 大平调戏曲艺术发展现状简述如下:1.2006年5月20日,大平调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大平调共有七位国家级传承人,他们是魏守现老师、李德平老师、杜学周老师、曹秀芝老师、何西良老师、张相彬老师、吴从印老师,共有七家国家级保护单位,他们是(河南)滑县团、延津团、浚县团、濮阳团、(山东)菏泽团、东明团、成武团,至少有一家省级保护单位河南内黄团;2.据(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刘存杰老师调研,目前大平调共有国营、民营剧团六七十家,他们大多活跃在广大农村的戏曲舞台上,并且数量还有不断发展壮大趋势,演出区域也在很早时候就突破了原来的“五省八州”之说,去年九月份,大平调滑县团(河南)走进了宝岛台湾,与台湾同胞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和良好反响;3.目前大平调剧团的各位老师们,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演出活动,宣传大平调弘扬大平调传承大平调,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值得庆贺,比如今年上半年(山东菏泽团)何西良老师,被文化部列入年度“名师传徒”扶持名录,菏泽电视台还录制了专场演出,比如去年春节前,(河南滑县团)邢宝军老师、(河南濮阳团)张相彬老师、石保进老师,参加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