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

2020-10-05知识7

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外,还可以作用于什么细胞 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外,还可以作用有相关受体的细胞。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离子。

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

EPSP 和IPSP在生理学中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1、2113EPSP是指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英文5261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简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4102,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1653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机制:某种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时,导致后膜上的Na?或Ca2?通道开放,产生Na?或Ca2?内向电流,使局部膜发生去极化的结果。2、IPSP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扩展资料:1、EPSP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E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E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2、IPSP特点:(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a2+内流引发的;(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IPSP是局部电位,而不是动作电位;(4)IPSP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与突触前膜无关。参考资料来源:-EPSP参考资料来源:-IPSP

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

乙酰胆碱只会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会影响突出后膜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性,但是不会影响神经纤维膜上的通道。 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接着被迅速分解。之所以能作用与突触后膜因为有胆碱类受体。看看能不能帮你理解。毕竟神经纤维上有髓鞘,乙酰胆碱也作用不到。

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

何谓电压钳和膜片钳?简述其原理和应用 电压钳(voltage clamp)技术是通过插入细胞内的一根微电极向胞内补充电流,补充的电流量正好等于跨膜流出的反向离子流,这样即使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时,也能控制膜电位数值不变。经过离子通道的离子流与经微电极施加的电流方向相反,数量相等。因之可以定量测定细胞兴奋时的离子电流。膜通透性的改变是迅速的,但如使用一个高频响应的放大器,可以连续、快速、自动地调整注入电流,达到保持膜电位恒定的目的。它可以测量细胞的膜电位、膜电流和突触后电位。欧文.内尔(Erwin Neher)和伯特.萨克曼(Bert Sakinann)在电压钳的基础上发展了膜片钳(patch clamp)技术,采用较大的微电极和神经元的细胞膜紧紧接触,两者间形成一高阻抗密封区。于是,微电极就以一个低阻抗的电特性进入细胞内(右图示)。膜片钳不仅可以观察单离子通道电流,而且有多种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细胞进行电压钳制和电流钳制,观察各种离子通道电流及其调控,并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进行离子通道与受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各个领域。为此他们获得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一医学奖。

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 A、神经递质分泌过程属于胞吐,A正确;B、由题意知,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使膜内的负电位增大,膜外是正电位,因此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正确;C、由分析可知,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膜外两点(膜内点)无电位差,不会形成局部电流,C正确;D、由分析可知,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使膜内的负电位增大,不会转化成正电位,D错误.故选:D.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过程是一个电学和化学传递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当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到神经末梢,神经末梢上的钙通道开放,钙离子的内流使囊泡与突触前膜结合,囊泡释放。

突触后膜产生还是抑制兴奋为什么和受体蛋白有关。 神经递质与受体蛋白结合,引起离子通道的打开或关闭,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乙酰胆碱受体#突触传递#乙酰胆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