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翻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北音腾

2020-10-05知识6

“汝识之乎 ”中“识”是什么意思? 汝识(zhì)之乎:你知道那些(典故)吗?识,知道 【出处】 《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

翻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北音腾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什么意思?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1、该句出自于苏轼的《石钟山记》 2、原文如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翻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北音腾

300字文言文 1.指南录2113》后序 文天祥呜呼。526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4102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1653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 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 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 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 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 波,出无可奈何,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过 秦 论 贾 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托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兵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丈。

翻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北音腾

翻泽:“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浅陋的人竟2113用斧头敲击来寻5261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4102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苏轼《石钟山1653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

#读书#苏轼#水经#石钟山#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