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用诱导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6 MRSA的耐药机制是什么?

2020-10-05知识7

转导的类别 噬菌体只能传递供体染色体上原噬菌体整合位置附近的基因的转导。λ噬菌体和φ80噬菌体是大肠杆菌K-12的局限性转导噬菌体。λ噬菌体只能转导大肠杆菌K-12染色体半乳糖基因(gal)和生物素基因(bio)等少数基因。φ80噬菌体只能转导色氨酸基因(trp)、胸腺嘧啶激酶基因(tdk)等少数基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溶源化过程中噬菌体总是整合在供体细胞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当溶源性细菌受紫外线等因素诱导后原噬菌体便脱离细菌染色体而进行复制,一部分原噬菌体脱离寄主染色体时带有邻近的染色体基因,这些噬菌体便是转导噬菌体。(1)低频转导(LFT)诱导溶源性细菌而产生的细胞裂解产物中,除含有正常的噬菌体外,还有极少数(约为10^(-6))部分缺陷噬菌体。用诱导溶源性菌株得来的噬菌体进行转导时的转导频率不过10^(-6),称为低频转导。(2)高频转导(HFT)双重溶原菌在紫外辐射等因子的诱导下,原噬菌体容易被切割下来,产生等量的缺陷噬菌体和正常噬菌体,该裂解物称为高频率转导裂解物,用这样的裂解物去感染细菌,将比低频率转导裂解物产生多得多的转导子。

用诱导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6 MRSA的耐药机制是什么?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更组各类型及其原理、区别 http://221.204.254.28/resource/CZ/CZSW/Swts/WSWXJC/2159_SR.HTM在原核微生物中,基因重组主要有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4种形式(一)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recipient或receptor)直接吸收了来自供体菌(donor)的DNA片段,通过交换,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再经复制就使自己变成一个转化子(transformant)。这种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就称转化或转化作用。脱氧核糖核酸酶可以抑制转化作用的进行。转化现象的发现,尤其是转化因子DNA本质的证实,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在原核生物中,转化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在Streptococcus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Haemophilus(嗜血杆菌属)、Bacillus(芽孢杆菌属)、Neisseria(奈瑟氏球菌属)、Rhizobium(根瘤菌属)、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和Xanthomonas(黄单胞菌属)尤为多见。在若干放线菌和蓝细菌以及少数真核微生物如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Neu-rosporacrassa(粗糙脉孢菌)和Aspergillusniger(黑曲霉)中,也有转化的报道。在细菌中,肠杆菌科的。

用诱导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6 MRSA的耐药机制是什么?

单细胞生物如何实现趋利避害的? 设计好的工程菌自带荧光,所以可以看到下面视频中荧光的闪烁 荧光消失=细菌裂解https://www.zhihu.com/video/1066974870302339072 在我一个微生物学门外汉看来,QS系统是。

用诱导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6 MRSA的耐药机制是什么?

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可获得含50%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 正确

凡高和高更的艺术特点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凡高:是一位热爱生活和艺术的画家,视绘画如宗教,以全部的生命投入艺术创作中力图用色彩来揭示精神,用笔触来表达情感的冲动,强烈的色彩表现个人感受和内在。

原核蛋白表达实验中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之后能够有哪些解决方案?这个问题对于 蛋白表达与纯化 来说是在是过于宽泛了,现列出以下几个问题: 1、蛋白不表达或表达量很低?选择正确的 表达载体 和表达。

温和噬菌体的名词解释? 温和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prophage),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温和噬菌体的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lysogeny)。由此可知,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①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另外,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溶原状态通常十分稳定,能经历许多代。但在某些条件如紫外线、X线、致癌剂、突变剂等作用下,可中断溶原状态而进入溶菌性周期,这称为前噬菌体的诱导与切离(excision),发生率为10-2~10-5。极少数溶源性细菌中的前噬菌体离开细菌基因组后,不进入溶菌性周期,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治愈”。溶原性细菌具有抵抗同种或有亲缘关系噬菌体重复感染的能力,即使得宿主菌处在一种噬菌体免疫状态。某些前噬菌体可。

#微生物#性周期#科普#细菌#噬菌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