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与人书一注释 《与人书一》 译文

2020-10-05知识15

应科目时与人书的注释译文 (1)本文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韩愈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2)濆(fén):水边。(3)常鳞凡介(cháng lín fán jiè):解释 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4)品汇匹俦:指同一类东西。(5)獱(biān)獭:水獭,半水栖动物。(6)于(yú):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于”、“于”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7)庸讵:通假字通“岂,怎么,何以”。(8)忘:通假字通“无,没有”。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

与人书一注释 《与人书一》 译文

新版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所有的文言文及注释,不要古诗。老师留了作业。让把上册书上所有文言文及注释抄一遍。我书没拿。请各位哥哥姐姐帮帮忙呐。就是新版的那个,有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河中石兽,虽有佳肴。帮帮忙呐,谢谢啦? 9块买本书,7-9年级都有,我们的有些和你不一样,没有论语十二章,河中石兽,也可以挨着搜

与人书一注释 《与人书一》 译文

《与人书一》 译文 人之为2113学,不日进则日退①人之为学,不日进则5261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4102难成;1653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字词注释】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⑦犹当:还应当。⑧审问:详细考究。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⑩庶(sh))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诗文翻译】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

与人书一注释 《与人书一》 译文

蒲留仙写书的注释 文言文解释需要上下文,不然单独看很难,我根据常用义揣摩几个1.(需要上下文)2.和.一样,相似3.担任4.(吾)必强执(之)与(之)语5.讲述(需斟酌,或许不对)6.的事物7.用8.像这样9.偶然间10.(需上下文)

与妻书的原文及其注释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2113与汝永5261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4102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1653。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

观书有感其一注释? 观书有感其一注释如下: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与尹师鲁第一书的注释译文 1、尹师鲁:尹洙(1001—1047),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进士出身,官至起居舍人。他是欧阳修志同道合的朋友,主张政治革新,反对浮华文风。一生不得志。2、十二兄:称呼朋友的排行表示亲近。3、书记:尹洙贬监郢州酒税,仍带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衔。4、约使人如河上:尹洙约欧阳修派人到河边送行。当时尹洙先欧阳修离开京城开封。5、白头奴:老仆人。6、及:一作“又”。7、手简:便条。陆游《老学庵笔记》三:“予淳熙末还朝,则朝士乃以小纸高四五寸、阔尺余相往来,谓之手简。8、见绐(dài):欺骗我。绐,欺骗。9、台吏(lì):御史台的吏役。10、催苛(hē):催促,呵斥。苛,通“呵”,呵斥。11、但深托君贶(kuàng):只能重托王拱辰。君贶,王拱辰的字。他与欧阳修是同榜进士,并是连襟。12、因书道修意以西:写信顺带说明我的意思,便向西出发了。因,通过、借助。以,而、便。西,向西行,用为动词。13、陆赴:从陆路去。14、乃作此行:指取水路舟行。15、沿汴(biàn)绝淮(huái):沿着汴河,穿过淮河。汴,漕运河道名,北连黄河,流经开封,南至安徽泗县入淮河。今已淤塞。绝,穿过。16、用一百一十程:分一百一十天走。程,定额、一日。

与朱元思书全部注释 与朱元思书课文注释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都.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独绝:独一无二.缥(piǎo)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全部注释 与朱元思书课文注释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都。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独绝:独一无二。缥(piǎo)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轩邈:意思是这些树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

《与人书一》 译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字词注释】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⑦犹当:还应当.⑧审问:详细考究.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⑩庶(sh))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诗文翻译】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

#桐庐#富春江#读书#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