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东方时评丨“挣钱就是为父母花的”孩子教养折射父母的模样

2020-07-20新闻22

山东青岛市一位小女孩放暑假就在自家店里 “打工”赚钱。干了9天活,她挣到了180元,请爸爸妈妈去吃饭花了173块钱。 小女孩说:挣钱就是为父母花的。(7月18日 澎湃新闻)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儿童中心主义”让孩子们得到了万千宠爱;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答案。让孩子在自家店里“打工”挣钱,本质上是一种“生存体验”;此举不仅提升了女儿的生存技能,也加深了她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她的社会融入,何尝不是一段社会化历程。

好不容易挣到了180元,这位小女孩没有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请爸爸妈妈去吃饭;自己点餐、自己算账,在确保不超支的情况下请父母饱餐一顿,“挣钱就是为父母花的”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请父母吃饭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也锻炼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和理财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一些家庭习惯了宠溺和纵容孩子,习惯了什么都替孩子安排好、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操心。父母对子女无节制、无底线的爱与关心,非但难以让孩子们成为人中龙凤,反而培养出了不少“巨婴”——有些人即使生理上早已经成年,心理上却还没有“断奶”。让女儿暑假在自家店里“打工”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让她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不易与人生百态。

面对爸爸“这钱花完了心疼吗?”的提问,小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心疼,主要是为你们花的”。没有被工具理性所裹挟的小女孩天真、纯净,感恩、回报父母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哪怕把自己挣的钱都花光都愿意;朴素、纯粹的价值理性,不仅让父母感动,也打动了许多人,触动了许多人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柔软地带。

在地铁里用小纸条提醒周围乘客“让爸爸多睡会”的小男孩也好,“挣钱就是给父母花的”的小女孩也罢,面对“别人家的孩子”,一些人难免会嫉妒羡慕恨。然而,孩子们的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别人家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隐伏着家长们在幕后不为人知的智慧与汗水。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亲子教育既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只有父母付出了足够的关爱与陪伴,家庭教育才会开花结果。

假期里,许多家长忙着送孩子们去上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和辅导班,这对父母却打破常规,愿意在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阳光、明朗的心态上下功夫,显然也值得点赞。说到底,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平日的模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