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杨氏模量弹性模量拉伸模量

2020-07-16知识3
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的区别?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又称拉伸模量(tensile modulus),只是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r modulus of elasticity)中最常见的一种。杨氏模量衡量的是一个各项同性弹性体的刚度(stiffness),定义为在胡克定律适用的范围内,单轴应力和单轴形变之间的比。除了杨氏模量以外,弹性模量还包括体弹性模量(bulk modulus)和剪切模量(shear modulus)等。Young's modulus E,shear modulus G,bulk modulus K,和 Poisson's ratio ν 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公式为:E=2G(1+v)=3K(1-2v) 杨氏模量和弹性模量的区别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木悠然K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弹性模量 钢材受力初期,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地增长,应力与应变之比为常数,称为弹性模量,即E=б/ε。这个阶段的最大应力(P点对应值)称为比例极限бp。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即材料的刚度,它是钢材在静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构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2)弹性极限 应力超过比例极限后,应力-应变曲线略有弯曲,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例关系,但卸去外力时,试件变形能立即消失,此阶段产生的变形是弹性变形。不产生残留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e点对应值)称为弹性极限бe。事实上,бp与бe相当接近。(3)屈服强度和条件屈服强度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用бs表示。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 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的区别是什么? 弹性模量是应力和应变的比值,杨氏模量,又称拉伸模量,拉伸模量专指受正应力时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是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达到此应力时结构发生破坏。模量:材料在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比。相应于不同的受力状态,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拉伸模量(E);剪切模量(G);体积模量(K);纵向压缩量(L)等。该词由拉丁语“小量度”演化而来。原来专指材料在弹性极限内的一个力学参数。故在不加任何定冠词时往往就认为指弹性模量,即应力与应变之比是一常数。该值的大小是表示此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是在弹性范围内进行的吗?试之说明?为什么同是长度测量,要分别用不同的量具?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是在弹性范围内进行的吗?试之说明?为什么同是长度测量,要分别用不同的量具?第一个问题.拉伸法测杨氏模量必须是在弹性范围内进行,必须的.因为杨氏模量的定义就是“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的物理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第一句就说“在弹性限度内”. 第二个问题.这首先要说说数据处理里的概念:几个数相乘除时,其结果的位数与这几个数中最少的相同.例如,1.2345678*1.1(=1.35802458)=1.4.杨氏模量公式中,全是乘除的关系.若要求杨氏模量有3位有效数字,公式中任一个数都不能少于3位.式中除金属丝的直径外,都能量出4位数.例如,金属丝长度约半米多,用米尺量是534.0毫米,4位;只有金属丝的直径较小,约半个毫米,用直尺量是0.5,1位;用卡尺量是0.50,2位;用千分尺量是0.500,3位.可见,金属丝的直径必须用千分尺量,才能保证算得的杨氏模量为3位.总之,不同的长度用不同的量具,是...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为什么用加砝码和减砝码 钢丝一般都会有点弯曲,所以开始放砝码2113时,会慢慢将弯曲拉直。所以增减砝码的读数会有不同。其次,增减砝码时候,钢丝夹具和平台的摩擦力方向不同,也需要两个结果求平均以减少误差。在外力作用下,固体发生的形状变化形变,形变分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5261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弹性模量是在钢丝的弹性范围内进4102行的,属弹性形变的问题。最简单的弹性形变是在弹性限度内棒状物受外力后的伸长和缩短。扩展资料:特性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有相应的1653拉伸弹性模量(杨氏模量)、剪切弹性模量(刚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等。它是一个材料常数,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其数值大小反映该材料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对一般材料而言,该值比较稳定,但就高聚物而言则对温度和加载速率等条件的依赖性较明显。对于有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版力-应变曲线不符合直线关系的,则可根据需要可以取切线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等人为权定义的办法来代替它的弹性模量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氏模量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为什么要取增减砝码的平均值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要取增减砝码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主要来源于两个原因。首先,钢丝一般都会有点弯曲,所以开始放砝码时,会慢慢将弯曲拉直。所以增减砝码的读数会有不同。其次,增减砝码时候,钢丝夹具和平台的摩擦力方向不同,也需要两个结果求平均以减少误差。 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的区别是什么? 弹性模量是应力和应变的比值,杨氏模量,来又称拉伸模量,拉伸模量专指受正应力时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是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自,达到此应力时结构发生破坏。模量:材料在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比。相应于不同的受力状态,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拉伸模量(E);剪切模量(G);体积模量(K);纵向压缩量(L)等。该词由拉丁语“百小量度”演化而来。原来专指材料在弹性极限内的一个力学参数。故在不度加任何定冠词时往往就认为指弹性模量,即应力与应变之比是一常数。该值的大小是表示此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百基本原理:加一恒定的弯曲应力,测定其弹性弯曲挠度,或是在试样上施加一恒定的拉伸(或压缩)应力,测定其弹性变形量;度或根据应力和应变计算弹性模量。特点:国内版采用的方法,国内外耐火行业目前还没制定相应的标准;获得材料的真实变形量权 应力-应变曲线。缺点:试样用量大;准确度低;不能重复测定。 拉伸模量和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一样吗?单位一样吗? 是一样的,杨氏模量是弹性模量中的一种,弹性模量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其中杨氏模量就是表示线应变,拉伸和压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