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研究,创立了基因学说.下列是与果蝇有关的遗传学问题,请回答: (1)图甲是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生殖细胞中XBXB是X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应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以后拉向细胞的两极,因此分裂异常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此可得,与该次级精母细胞同时形成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是正常的,因此分裂结果是2个正常的精子,2个不正常的精子.(2)与图A相比,图B中上面四个基因所存在的染色体位置发生了颠倒,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3)①用A、a和B、b两对基因表示.由表中后代表现型和比例可以看出亲本均为纯合子.就红眼和白眼而言,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则F1基因型为XBXb和XBY,则F2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因此F2中红眼为雌或雄,白眼为雄果蝇.②就灰身和黑身而言,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F1基因型为Aa,因此F1中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基因型种类有3×4=12种.F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aaXbY)出现的概率=14×12=18.F2中灰身果蝇基因型为13AA、23Aa,F3中黑身果蝇(aa)比例=23×23×14=19;又F2中红眼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红眼果蝇随机交配,F3中白眼果蝇比例=12×14=18,因此=。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培养红眼果蝇若干代后,偶然发现了1只白眼果蝇。这种变异属于(。 B
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 B伴性遗传也会出现正反交结果不同,细胞质遗传不仅正反交结果不同,而且是母系遗传,实验Ⅲ不是母系遗传。
继孟德尔之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研究.一次他在野生型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偶然发现了 考点:伴性遗传专题:分析: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分析实验一可知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F2中,红眼:白眼=3:1;雌性:雄性=1:1.但由于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说明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XWXW(红眼雌果蝇)、XwY(白眼雄果蝇).解答:解:(1)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出现白眼雄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由于在实验一产生的F1个体全部都表现红眼性状,所以果蝇的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红色.(3)由于实验一中白眼性状只存在于雄蝇中,摩尔根用最初那只白眼雄蝇与实验一中的Fl雌蝇交配是为了探究F2中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个体表现的问题.(4)①根据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l都是红眼,F2中,红眼:白眼=3:1,所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即白眼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所以他提出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2)红色 在实验一产生的F1个体全部都表现红眼性状(3)为了探究实验一中F2代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个体表现的问题(4)①伴X X Y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利用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完成如下的杂交实验。以下对此实验过。 C
果蝇作为遗传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材料,先后有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1933年)、穆勒(。
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研究,创立了基因学说.下列是与果蝇有关的遗传学问题,请回答: (1)由于雄性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aXBY,现该细胞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XB的生殖细胞,说明复制后的X染色体上的B基因没有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导致产生的精细胞异常.由于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分裂产生的异常生殖细胞所占比例为50%.(2)图乙中A、B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数目相等,但排列顺序不同,说明染色体发生了结构的变异,属于倒位.(3)①根据F1中只有灰身和红眼,可知灰身和红眼都是显性性状.F1中红眼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红眼个体杂交,F2中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Xb、XBY和XbY.所以红眼果蝇的性别是雌和雄性,白眼果蝇的性别是雄性.②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与黑身白眼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由于Aa与Aa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有3种,XBXb和XBY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有4种,所以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3×4=12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14×12=18.故答案为:(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0%(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倒位)(3)①雌和雄 雄 ②1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