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必使反之 而后和之 翻译下面句子

2020-10-05知识3

翻译下面句子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翻译下面句子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跟人唱歌,(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让人家返回来,然后跟着人唱。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翻译

翻译下面句子 孔子跟人唱歌,(别人)唱得好,(他)一定让人家返回来,然后跟着人唱。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评析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音yùn,恼怒,怨恨。(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遇见歌唱得好的人,就一定要请他反复的唱,(在那个人唱的)同时孔子跟着一起唱。这是《论语?述而》中记载的孔子。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其字面意思是仅传述既有内容而不进行创始性的工作。但事实上,正如孔子的有关工作所显示的,在他对既有内容的传述过程中实际上包含了创始性的义涵。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这句话讲述的是,孔子在和人一起唱歌的时侯,总是充满善意,让人先唱,尽量让人家开心。他唱了后鼓掌再让他唱一遍,这时,孔子才和着人家合唱。孔子的弟子把这段故事称为“歌而善”。孔子行善,融于平常,其准则是尽量不要使他人不开心、不愉快,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而后快。《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参考资料来源::述而中国网:孔子进大墙 管教就能创新?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反:反复。和(贺):跟唱。

#论语#句子#国学#孔子#儒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