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怎么解释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有什么含义? 学而优则仕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第十三章)(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去读书治学,学习有了余力就去做官。子夏是孔子学生中的著名人物,姓卜名商,子夏是字,春秋末年卫国人,比孔子小44岁。他在鲁国做过官,但一生主要是治学,以文学著称。孔子死后,他开门收徒讲学,他的学生成为儒家学派中的一派。战国初期,他在魏国的河西讲学终老,今陕西合阳县洽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仍有“子夏石室”、“文章台”等遗迹。他精通《诗经》、《春秋》、《易》、《礼》,据说现在流传的《诗经》是经他传下来的,《诗序》之中也有他当年讲解《诗经》的记录。近年轰动一时的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不少学者认为是子夏所作,至少其中有他讲《诗》的记录。“仕”是做官;“优”是宽裕、余裕的意思;“学”指读书学习和研究学问(治学)。传统注疏如《论语注疏》、《邢昺正义》、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都注“优”为“有余力”。这句话有两个分句,上一个分句指做官的人说的,处理政务之外还有时间和精力,就还要读书学习或研究学问;下一个分句指治学的人说的,治学达到精当的程度可以去做官。《论语今解》的解释比较深入:“仕而优则。
孔子提出\
\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对不对?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李泽厚先生翻译为:“官做好了去求学,学问好了去做官。这好像是在宣传“读书做官论”。实际上,这话本意应该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应到日常做事中。这样的解释,有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的意味。但是,现代人容易理解为:学习优秀就可以当官。这反映了我们的“官本位”的传统,是根深蒂固的。儒家经典《大学》中,有着名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的最终目标就是治国平天下。凭什么治国?当官啊。所谓: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其实就是把做官当作人生抱负。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开始,天下士子“十年寒窗”,就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学习再优秀,不能实现人生理想,有什么用?孔夫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到李白杜甫也是为了做官啊。今日的“国考热”持续升温,说明中国人“升官发财”的意识还是很重的。所以,“学而优则仕”这话是对的。这话流传至今,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无法简单割裂开来。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
如何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先不要忘了这句话的时代背景,传统中国的识字率只有百分之几,而一个文明中最核心的一是知识的传承、二是…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说的吗 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的弟子子夏说:“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用应到日常做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