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说:自己无可无不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野狐试答谢题主邀请,“无可无不可”出自《论语 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一 释义“无可”不一定非这样,无所谓啦;“无不可”是必须如此,一定要这样。孔子说自己在很多时候,很多事上是“无可无不可”的,这是孔子的处事方式,也是他人生智慧的极高体现。二 解读孔子讲自己“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 子罕》)这应该是弟子们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圣之以时者也。这些在根本上都是说孔子懂得权变,做事总是能审时度势,得时合宜,恰到好处。同样是离开一个国家,孔子表现大相径庭,“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离开齐国,淘好的米来不及下锅,就端上米走人,离开自己的国家,一步三回头。所以孟子说他“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三 感悟这种做人的功夫和境界理解起来并不难,做起来那就难了,很少有人真能做到。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很多时候都是拿捏不准的,常是过犹不及。子路跟了孔子几十年,到最终也是“君子死,冠不免”,结果系帽缨子时被剁成了肉酱,呆死了。孔子强调诚信,子贡这样聪明的弟子有时也领会不了。孔子在浦地。
《论语》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气子曰: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 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 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侮辱自己的身份,这就是伯夷叔齐 吧!谈到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
如何理解《论语 公冶长篇》里的“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从字面理解,它应该是伯夷,叔齐,不计前嫌,很少有怨言。根据文献的记载,孔子应该是非常敬佩伯夷叔齐的…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1)A(2)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他的理想。(1分)“异于是”表明孔子不愿做这些隐逸之士,但对这些隐士的洁身清白是赞赏的。(1)(“有了投降志向”错,应为“降低自己的志向”。(2)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思虑。他们不过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合乎清高,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论语 叔齐伯夷论语中提及伯夷叔齐的有哪些话啊?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 (1)C(孔子认为虞仲和夷逸避隐居,不谈政事,洁身自爱,离开官位是合乎权宜,是可取的。(2)孔子遇事态度灵活,不固执成见,但并不是不讲原则,他的“可”与“不可”皆以义为准则。略
翻译句子: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柳下惠(前720年-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