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2020-10-05知识9

1、出自2113于南朝宋史学家、文学5261家范哗的《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41022、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1653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清正的人不会吃别人带有侮辱的饭食。3、原文:羊子尝行路,的遗金一饼,还一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拓展内容:《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对做人气节的称颂与赞美.提倡做人应有骨气,宁可克制自然生理的、强烈的、基本的欲望,直至断送性命,也不做摧眉折腰、苟且偷生之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源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是说孔子路过“盗泉”,口很渴,但因为泉水的名字为“盗泉”,遂忍耐干渴,不饮其水。孔子何人?圣人也。圣人忍住一时的口渴,不饮“盗泉之水”,是为了保持名节,因对“盗”的鄙视,而用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做人的道理。正因为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不受嗟来之食典出《礼记》: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这个故事更为惨烈,一个逃荒之人,因为受到富人不礼貌的待遇,而不接受施舍,最终宁肯饿死。做人气节之高,无可攀越者。两则典故,是教育人们做人要有尊严、有志气,守操节。用心良苦,其情可嘉。但却看到有人不但不解其意,还骂我们的祖宗迂腐,说什么有水不喝白不喝,有饭不吃饿死是活该。完全用世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孔子#国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