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 冯沅君 卷葹

2020-10-05知识6

冯沅君的主要著作 其文学研究论著有《宋词概论》《张玉田年谱》《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历代诗歌选》(主编)、《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中国诗史》;与王季思合编《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其戏曲研究专著有《古优解》《古剧说汇》《古剧四考》《〈天宝遗事〉辑本题记》《金院本补说》《孤本元明杂剧抄本题记》,与陆侃如合编《南戏拾遗》等。译著有: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小仲马的《金钱问题》、塞昂里的《法国社会经济史》、《书经中的神话》《法国歌曲价值及其发展》《新法国文学》等。冯沅君逝世后,由袁士硕汇编整理的《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卷葹》、《春痕》和《劫灰》是她的三个短篇集。

冯沅君的个人履历 冯沅君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树侯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年幼的冯沅君喜爱读古文,尤爱读唐诗,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后来,冯沅君的大兄、二兄先后赴京、沪学习。冯沅君在家一方面利用家中父兄念过的书,刻苦攻读,吟诗作赋;一方面大量阅读大兄、二兄带回来的中国古典名著及新出的报刊,从中接受新的思想。1917年秋宣统三年(1910年)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辛亥革命时辍学,居家自修。民国6年(1917年),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五四”运动前后,校长思想顽固,反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冯沅君受15所女校爱国学生委托,起草致徐世昌总统书,并游行请愿上书,又迫使校长辞职。她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亲自扮演焦母,进行反封建宣传。民国十一年(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并于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三次高潮 女性文学写作的三次高潮 女性写作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新文学时期。。

冯沅君的简介 冯沅君的作品有哪些

\\\ 意识的倾斜与补偿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以它独特的气质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放射着异样的光彩的。翻开整个中国文学史,尽管中国古代、近代的女才子不乏其人,然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压制下,她们的作品只能沦为男性文学的附庸,这种几乎没有女性意识的作品是不能作为真正的女性文学的。中国具有较为完整意义的女性文学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在那个要求妇女解放、抨击封建伦理道德的时代,以冰心、庐隐、陈衡哲、冯沅君等为代表的女作家们迅速脱颖而出,她们跻身文坛使中国两千年来男性文学独居文坛的现象第一次遭到冲击。女性文学之花从此迅速绽放并逐渐获得了它应有的地位,不仅如此,现代女性文学历经30年的历史又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现代女性文学具有肩负开启和承接中国女性文学的双重任务的,而这一使命自然决定它具有了超越时代的历史地位。谈及女性文学及女性意识,不能不涉及到它们的本质和内涵。事实上,长久以来,关于究竟什么是女性文学作品一直是有争议的,不过,总的来说,女性文学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泛指一切描写妇女生活的文学作品(也包括男作家的此类作品);。

冯沅君的简介 冯沅君的作品有哪些 冯沅君简介冯沅君,原名冯恭兰,1900年出生于河南南阳。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和大学一级教授。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小说的创作。她用淦女士作为笔名,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隔绝之后》等。她的小说充满了反抗就立交的精神,一度震动了许多读者。1926年,冯沅君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卷葹》出版,后被鲁迅编入《乌合之众》。同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春痕》发表。1929年出版出版了描写那些为了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青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63373134年们的情绪的《劫灰》。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合著出版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和并独自著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1935年获博士学问回国后志中国成立前夕,著有《古忧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和《古剧说汇》等书。1949年后,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一起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冯沅君是继冰心之后,又一个引起文坛瞩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浸染了古曲诗词的艺术情调。这个浪漫主义色彩不仅是体现在作品的思想上,更是指冯沅君作品的特征。她在创作的方法上,不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刻画人物心理为重。最多的是以第一。

《隔绝》的作者是谁

冯陆高萧是指的谁 冯是指冯沅君、陆是指陆侃如、萧是指萧涤非,高就是指高亨。冯沅君(1900年9月4日-1974年),原名淑兰,于生于河南南阳唐河祁仪镇,是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的同胞妹妹。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易安等,中国现代女作家和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1917年冯沅君考入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并于1927年毕业。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1935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从法国回国后她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副校长。著有短篇小说《卷葹》、《春痕》、《劫灰》,古典文学论著《中国诗史》、《南戏拾遗》、《古剧说汇》等等。陆侃如(1903.11.26—1978.12.11),著名学者。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冯沅君的丈夫;重要著作:《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译著有高本汉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