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石灰如何给土壤消毒? 石灰种植前土壤处理

2020-10-05知识10

石灰如何给土壤消毒? 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结合水分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性。CaO+H2O=Ca(OH)2大多数对有机物质进行好氧分解的微生物需要略微偏碱性的土壤条件,即在PH=7.5~8.5之间最佳。因此熟石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使用生石灰时要注意两点:1:用量。生石灰每平方米抛洒0.5~2kg左右,需要翻土20cm,次日需要再次翻土。用量不宜过大,需要用试纸测量土地PH值,过低过高都会导致微生物死亡或者工作效率低下。2:混用发酵腐烂类生物肥料由于微生物无氧呼吸会产生酸类代谢物,如果和生石灰混用,将会导致二者中和反应。不仅会降低肥料的使用效果,还会削弱石灰的杀菌效果。当然由于生石灰属于粉尘,易飘散,注意口罩防护,最好是面具类防护罩。

石灰如何给土壤消毒? 石灰种植前土壤处理

用生石灰来改善土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生石灰是建筑和基础工程中经常见到的材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同时,在溶于水之后会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氢氧化钙。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农民朋友使用生石灰撒施到农田改良土壤的性质以及杀菌、杀虫。1、改良土壤的性质。对于一些土壤呈弱酸性或者酸性的农田,可以通过撒施生石灰的方式来调节土壤的PH值,使土壤从酸性环境向弱酸性或者中性的方向发展。使土壤呈现健康的状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杀菌、杀虫。生石灰撒施到土壤后吸收水分生成碱性的氢氧化钙,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利用这个特性可以作为灭杀土壤中病菌和地下害虫的辅助手段,有一定的效果。3、减轻土壤中部分元素富集的情况。生石灰在撒是在土壤中后会生产碱性的氢氧化钙,使得土壤的PH发生转变。这种PH值的转变,对于土壤中的一些富集的元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比如土壤中富集的磷酸根离子会和钙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比如土壤中的硫酸根离子也会和钙离子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钙;同时也能减轻磷元素富集造成的磷元素和铁离子、锌离子螯合对作物根系的毒害情况。所以说,在酸性的土壤中适量的使用生石灰。

石灰如何给土壤消毒? 石灰种植前土壤处理

土地里撒上大量石灰,会怎样 有些土壤长时间使用之后,会开始变得偏酸性,非常不适合作物生长。此时,可以在土地上撒上一些生石灰,可以很好地中和土壤中的酸度此外,这样还能在土壤中产生更多的钙离子,不仅可以提升营养成分,还可以使土壤更加松散,更适合作物生长。给土壤消毒,土壤长时间使用之后,里面会有各种的病虫害。例如,一些虫卵就会一直积聚在里面。如果下次再种植作物的话,这些虫卵长成幼虫之后很容易破坏植物的根部,这样直接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温室大棚内的土地来说尤其如此,那是因为温室内的温度相对较高,而且湿度也相对较大,因此虫害会更加严重一些。将生石灰撒入土壤中,这样当生石灰与土壤中的水分结合,就会产生碱性物质。它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各种各样的害虫。扩展资料:生石灰使用事项:1、生石灰在田间要适量的撒,不要随意大面积撒,必须根据整个土壤环境来控制用量。如果撒得太多,不仅得不到改善,还会加重土壤碱性。2、购买生石灰前检查一下品质,不要买质量不好的生石灰(例如有杂质、或者已经结块),一次性不要购买太多,争取早日用完,长期接触空气容易产生结块影响后续效果。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州灭蚊:工地不滥用生石灰。

石灰如何给土壤消毒? 石灰种植前土壤处理

土壤用生石灰怎么消毒

用生石灰来改善土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两分钟分钟学农技】如何科学有效的使用生石灰?因为长期重茬种植以及过量使用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当下的很多土壤出现了盐碱、板结、酸化、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的问题。合理使用生石灰,不仅能够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酸碱度调节、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而且能够为土壤补充钙肥、活化被土壤固定了的养分。但在使用生石灰会一定要注意以下七大事项,否则要么用了没有效果,要么使用后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土壤问题,严重作物的正常生长。1、注意避免受湿反应生石灰应当覆膜盖好或对方在库房内,避免使用前遇水或吸湿,它遇湿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用到地里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2、注意合理使用量正常情况下,每亩生石灰用量一般为50-100公斤左右,中性或弱酸性土壤每亩使用50-80公斤,轻酸性土壤每亩使用80-100公斤,重酸性土壤可以每亩施入100-150公斤。如果使用过大,生石灰在施入到土壤中后,一方面会造成土壤中的有机质快速分解流失和腐殖质的减少,另一方面会使土壤中的磷酸盐和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被土壤固定且作物难以吸收,会造成养分的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3、注意使用地特性生石灰为碱性物质,碱性土壤(PH值大于7.5)不可再使用,中性土壤尽量少用。在黏性重。

#土壤改良#蔬菜#三农#土壤消毒#石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