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日本二战时期对内阁组成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2020-10-05知识8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内阁有那些人组成 内阁总理大臣:阿部信行(1939年8月30日 – 1940年1月16日)曾任第十任台湾总督二战结束后,阿部信行被迫离开公职,并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逮捕,然而他并未被控以任何战争罪行且迅速获释米内光政:(1940年1月16日 – 1940年7月22日)日本海军大将,第37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海军兵学校毕业。历任海军要职。1938年10月日军攻占中国广州后,米内即提议攻占海南岛,并于1939年2月渡海攻占海南岛;1940年组阁,加强统制经济、扶植汪兆铭政权。在海军内部和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组成反对对美开战的“铁三角”。由于他的“亲美、英”倾向和反对缔结轴心国,引起陆军不满而辞职。二战后期,出任海军大臣,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近卫文麿(1940年7月22日 – 1941年10月18日)第5代贵族院议长。日本第34、38、39任内阁总理大臣;出身于宫廷贵族五摄家之一的近卫家,为近卫笃麿公爵长子。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初期的内阁总理大臣,战争中日本核心人物之一。二战结束后自杀。东条英机(1941年10月18日 – 1944年7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生于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任日本的大将和第四十任首相(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

日本二战时期对内阁组成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这个问题,如果详细来说的话,内阁的地位和军队的关系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如果说在1936年以后,日本内阁被军人掌握的话,那内阁应该就属于军队的一部分了。但事实上,还真未必就如此的。比如说军国主义的说法,如果军队绑架了国家,那内阁就应该属于军队了。按照这个道理的话,那从侵华战争一开始,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匪夷所思的地方了。在1937年的7月,当七七事变发生后,内阁和军队在是否出兵的问题上不一致不说。既然要对华作战,应该找一个统帅,或者叫战争指挥部门才对。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侵华战争一开始,就应该有有对华战争的内阁了。可是,当时的近卫内阁却不能决定军队的事务。也就是说,近卫内阁和军队其实不能算是站在统一战线上的人。这点在后来的东条内阁时期,有了最明显的例子。在中途岛大战后,日本海军敢不向首相东条报告中途岛海战的损失。东条是其他途径才知道战役结果的。不仅如此,现在人都认为天皇在二战中指挥了日本作战,那天皇也是内阁中人。虽然日本人也认为日本是天皇的国家。可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美国给投降文书,却出现了三个并列的组织,分别是天皇,政府,大本营。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眼中,天皇和政府(也就是内阁)。

日本二战时期对内阁组成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求一战时日本内阁和二战时日本内阁的组成

日本二战时期对内阁组成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二战时期日本的组织机构 二战期间日本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关是内阁,权力最高的长官是内阁总理大臣,这是根据日文假名直接翻译的.我们习惯叫做首相,把陆军部大臣叫做陆相,海军部大臣叫做海相.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明确地把国家权力从幕府.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二战时期日本的组织机构 二战期间日本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关是内阁,权力最高的长官是内阁总理大臣,这是根据日文假名直接翻译的。我们习惯叫做首相,把陆军部大臣叫做陆相,海军部大臣叫做海相。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明确地把国家权力从幕府手里收回到天皇手中,这也是明治维新的一个主要特点。我们的教科书写的很浅薄,就简单地说日本改革成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实际上天皇在国家的战略指导思想上占主导地位,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内阁只是执行他的意见。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很明显,伊藤博文有大问题也要向天皇汇报工作。明治死后,内阁的权力逐渐在增长,日本也逐渐进入文官政治家主导政治时期,天皇的权力在慢慢地被削弱。到了裕仁时期,裕仁是个样子傻傻,内心狡诈阴险的家伙,为了重新夺回内阁手中的权力,裕仁与军队的关系进入了白热化,日本国家的军队被叫做“皇军”。意味着军队的所有权逐渐在远离政府,靠近天皇,军队也越来越独立化。裕仁不断和军队中有激进思想、投机思想的少壮派军官接近,期望通过军队独立化来摆脱政府。同时裕仁也在不断塑造“天皇”至高无上的7a64e78988e69d8331333332643963神话地位,麻痹人民群众。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成立了关东军,理论上。

二战时,日本内阁处于什么地位?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开展了以西方文明为根本的各种社会变革,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伊藤博文参考德国君主立宪,于1889年2月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开创了日本君主立宪政体,但是日本的这个体制是二元君主制,天皇“总揽统治权”,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诸权于一身,即君权高于议会权力,同时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无权决定内阁的去留,首相和大臣由天皇任命。军队统帅权独立于内阁之外,议会和内阁无权过问。特别是在军事上宪法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这样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下无论议会和内阁都是只有有限的权力,特别是内阁仅仅是个行政执行机构,更有甚者日本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规定,只有服现役的军人才能出任内阁中的海军大臣和陆军大臣,也就是说如果海军和陆军不派人去上任当值,这个内阁就等于是阁员不齐的非法内阁,在日本的内阁历史上有三次由于内阁不能满足军部的需求,而被日本军部用这种方法把内阁搞下了台。一,1913年,第二次西园寺公望内阁决定整顿财政,消减开支。引起军部不满,元帅。

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 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是有设立了五大相吧,好像分别是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和臧相!这五大相的职位全称和职务分别是什么啊?

二战时日本军事机构组成是什么? 日本帝国军制实行军政军令二元制。陆军军政统率机关是陆军省,最高军政首脑是陆军大臣(陆相),陆军军令指挥机关是陆军参谋本部,最高指挥官是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政统率机关是海军省,最高军政首脑是海军大臣(海相),海军军令指挥机关是海军军令部,最高指挥官是海军军令部部长。陆相,参谋总长和陆军教育总监合称陆军三长官。海相,军令部长,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合称海军三长官。日本所称的军部就是上述四个机关,即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海军省,海军军令部。日本帝国陆海军军令机关不隶属于政府(内阁),而直属于天皇,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为陆海军大元帅-天皇的幕僚长。一旦爆发战争,将设立大本营,由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组成,陆军参谋本部改称大本营陆军部,发布命令为大本营陆军部命令(简称大陆令),参谋总长下达的作战指示称大本营陆军参谋总长指示(简称大陆指)。海军军令部改称大本营海军部,发布命令为大本营海军部命令(简称大海令),海军军令部长下达的作战指示称大本营海军军令部长指示(简称大海指)。应该说日本帝国的军事制度的最初设计存在三个硬伤:政府和军部二元化,陆海军二元化,陆海军内部军政军令二元化。其中第一个。

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二战时期的日本内阁是有设立了五大相吧,好像分别是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和臧相!这五大相的职位全称和职务分别是什么啊?广田内阁(1936年3月9日—。

#日本天皇#日本首相#日本海军#军事历史#日本内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