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2113水,其次是地5261表水。这些水在进入含水层4102以前就从大气或接触1653的其他媒介中获取某些物质,进入含水层后,与岩土不断作用,使其化学成分进一步发生改变。有以下7种形成作用。1.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的相互作用下,岩土中的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溶滤作用使岩土失去部分物质,地下水则增加了新的组分。水是由一个带负电荷的氧离子和两个带正电荷的氢离子组成。由于氢氧分布不对称,近氧原子一端形成负极,构成极性分子。水与岩土作用时,带电性的水极性分子,往往将矿物晶格中联结力弱的离子俘获到水中,溶滤作用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水岩相互作用。2.脱碳酸作用水中CO2 的溶解度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和压力控制。CO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其中一部分CO2 便成为游离CO2 从水中逸出,这就是脱碳酸作用。其结果使地下水中的及Ca2+、Mg2+减少,矿化度降低:生态水文地质学生态水文地质学深部地下水压力较高,沿断裂或构造裂隙上升,出露地表,形成上升泉,在泉口压力减小,由于脱碳酸作用,在泉口往往形成钙华。例如,云南中甸的白水台和四川黄龙多彩的泉华景观,就属于典型的脱碳酸作用形成泉口。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有哪些方法?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井点等.⑴ 轻型井点 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买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此种方法适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0.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轻型井点3~6m,多级轻型井点6~12m.⑵ 喷射井点 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采用多级轻型井点不经济时,宜采用喷射井点,其降水深度可达8~20m.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在内管下端装有喷射扬水器与滤管相连,当高压水经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喷嘴喷出时,地下水即被吸入而压出地面.⑶ 电渗井点 电渗井点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于0.1m/d,用一般井点不可能降低地下水位的含水层中,尤其宜用于淤泥排水.电渗井点排水的原理,以井点管作负极,以打入的钢筋或钢管作正极,当通以直流电后,土颗粒即自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土颗粒的移动称电泳现象,水的移动称电渗现象,故称电渗井点.⑷ 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20~50m距离设置一个井管,每个井管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来降低地下。
有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形成原理】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这样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