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脑洞:如果汉语在比如说切韵时期出现了表音文字,这套文字在各地会如何演变? 《切韵》的作者是陈彭年

2020-10-05知识3

康熙字典中,集韵,唐韵,广韵都是什么意 《集韵》,《唐韵》,《广韵》都是古代不同时期的音韵学书籍,《康熙字典》在编纂中经常引用其内容。1、《唐韵》由唐朝人孙愐著,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

脑洞:如果汉语在比如说切韵时期出现了表音文字,这套文字在各地会如何演变? 《切韵》的作者是陈彭年

《切韵》、《广韵》、《集韵》,都是些什么书?

脑洞:如果汉语在比如说切韵时期出现了表音文字,这套文字在各地会如何演变? 《切韵》的作者是陈彭年

请详细介绍一下广韵 出处、内容等 《广韵》《广韵》是中国最早的官修韵书,这本书的全称是《大宋重修广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的法定韵书。全书共有五卷。其主要修订者为陈彭年。《广韵》一书,是。

脑洞:如果汉语在比如说切韵时期出现了表音文字,这套文字在各地会如何演变? 《切韵》的作者是陈彭年

陈彭年的关于《广韵》 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由于《广韵》继承了《切韵》、《唐韵》的音系和反切,《切韵》、《唐韵》又已亡佚,《广韵》就成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材料。陈澧作《切韵考》依据的是《广韵》,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研究中国隋唐时代《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依据的韵书也是《广韵》。由此也可看出《广韵》一书的重要性。《广韵》的韵类韵母《广韵》共分5卷,平声分上下2卷,上、去、入声各1卷。分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广韵》206韵中有193韵和陆法言的《切韵》分韵相同;有 2韵和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增加的相同(即增加上声俨韵,去声酽韵);有11韵和蒋斧印本《唐韵》增加的相同(据合理的推测,蒋斧印本《唐韵》从真韵分出谆,从轸韵分出准,从震韵分出稕,从质韵分出术,从寒韵分出桓,从旱韵分出缓,从翰韵分出换,从曷韵分出末,从歌韵分出戈,从哿韵分出果,从个韵分出过)。《广韵》和《切韵》、《唐韵》的韵目用字有些改变。《广韵》206韵。

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切韵》还是《广韵》? 根据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唐代封演《闻见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63538》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说,《韵集》是“宫商角征羽各为一篇”。“五声”或“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征(zhǐ)羽(yǔ)”与后世的声、韵、调是什么关系,两书的体制类型是否与后世的韵书相似,都无从深考。根据《颜氏家训·音辞》所说“自兹厥后,音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可以肯定的是,六朝是韵书的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韵书。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著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陆0一年),是陆法言在早年与【萧该】、【颜之推】等八位学者共“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基础上,“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斟酌取舍,而成为集大成之作。《切韵》共5卷,收一.一5万字。分一9三韵:平声5四韵,上声5一韵,去声5陆韵,入声三二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古代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年间,【陈彭年】等人奉诏以《切韵》为祖本修订。

《切韵》 是什么? 中国韵书。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

唐宋元明时期的官方语言分别接近现代哪个地区的方言?想象一下唐诗宋词用当时的官话念是什么感觉。 古代诗人大都循韵书作律诗。隋朝《切韵》的作者陆法言是河北人,北宋《广韵》的作者陈彭年是江西人,南宋《平水韵》的两位作者刘渊和王文郁都是山西人。如果单从作者籍贯来看,当时的官话应该以北方话为主。但是,各种韵书中都大量采用的入声,大都被保存在如今南方各地的方言中。所以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

脑洞:如果汉语在比如说切韵时期出现了表音文字,这套文字在各地会如何演变? 首先,本人的切韵音系理解大致见此:https:// zhuanlan.zhihu.com/p/23 576833 当然,南北朝人民分析出这么细的东西几乎不可能,而且说实在的这套写法也不怎么经济,所以要做。

#文化#隋朝#汉朝#切韵#中国古代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