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霍尔效应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率计算详细过程。。。 求基区渡越时间

2020-10-05知识6

半导体器件大神帮解答下 1、电容的物理意义是电荷随电压的变化量,对于扩散电容,电压引起的电荷变化主要来自于非平衡少子的注入,与产生复合无关,也就与少子寿命无关。所以选第三项2、扩散电容充放电的过程即非平衡载流子渡过基区的过程,可见充放电的时间就是渡越时间,选第一项3、发射结注入效率等于1-发射区方阻除以基区方阻,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等于100,从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得到基区输运因子0.995,基区输运因子等于1-基区渡越时间除以基区少子寿命,最终计算结果为第三个选项4、没明白题目到底想问啥。5、共射极电流放大倍数等于分子(基区输运因子乘以发射结注入效率)除以分母(1-基区输运因子乘以发射结注入效率),计算结果是44,选第一项。6、根据爱因斯坦关系,由于电子的迁移率大于空穴的迁移率,电子的扩散系数大于空穴的扩散系数。在相同的浓度梯度下(材料掺杂和偏置电压相同),显然电子的扩散电流要大于空穴的扩散电流对于PNP管。发射区的扩散电流是电子扩散电流,可见PNP管的发射结注入效率比NPN管低。扩散系数大的电子在基区的渡越时间比较短,基区输运因子等于1-基区渡越时间除以基区少子寿命,可见NPN管的基区输运因子大于PNP管,选第三项。

霍尔效应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率计算详细过程。。。 求基区渡越时间

霍尔效应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率计算详细过程。。。 迁移率是指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单位电场作用下的平均漂移速度,即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速度的快慢的量度,运动得越快,迁移率越大;运动得慢,迁移率小。同一种半导体。

霍尔效应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率计算详细过程。。。 求基区渡越时间

半导体公式

霍尔效应的载流子浓度电导率和迁移率计算详细过程。。。 求基区渡越时间

一个用离子注入制造的NPN晶体管,其中性区内浅杂质浓度为Na(x)=N0e-x/L.N0=2×1018cm-3,l=0.3μm. nbsp;nbsp;LN0=0.3×10-4×2×1018cm-3=6×1013(cm-3)$使用式,略去发射极空间电荷区复合电流,有 ;nbsp;nbsp;nbsp;xE→LpE,Dn=VTμn, ;Ln=(Dnτn)1/2=(VTμnτn。

影响晶体管的高频因素有哪些 可参见http://blog.163.com/xmx028@126/这样根据工件的规格和淬火要求来确定使用电源的功率和频率,淬火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肯定是晶体管的高频设备性能优于电子管的。

半导体外延生长有哪些方式? 外延(Epitaxy,简称Epi)工艺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跟衬底具有相同晶格排列的单晶材料,外延层可以是同质外延层(Si/Si),也可以是异质外延层(SiGe/Si 或SiC/Si等);同样实现外延生长也有很多方法,包括分子束外延(MBE),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UHV/CVD),常压及减压外延(ATM&RP Epi)等等。本文仅介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生产中衬底为硅材料的硅(Si)和锗硅(SiGe)外延工艺。根据生长方法可以将外延工艺分为两大类(表1):全外延(Blanket Epi)和选择性外延(Selective Epi,简称SEG)。工艺气体中常用三种含硅气体源:硅烷(SiH4),二氯硅烷(SiH2Cl2,简称DCS)和三氯硅烷(SiHCl3,简称TCS);某些特殊外延工艺中还要用到含Ge和C的气体锗烷(GeH4)和甲基硅烷(SiH3CH3);选择性外延工艺中还需要用到刻蚀性气体氯化氢(HCl),反应中的载气一般选用氢气(H2)。外延选择性的实现一般通过调节外延沉积和原位(in-situ)刻蚀的相对速率大小来实现,所用气体一般为含氯(Cl)的硅源气体DCS,利用反应中Cl原子在硅表面的吸附小于氧化物或者氮化物来实现外延生长的选择性;由于SiH4不含Cl原子而且活化能低,一般仅应用于低温全外延工艺;而另外一种常用硅源TCS蒸气压低,在常温下呈液态,需要通过H2鼓。

影响晶体管的高频因素有哪些 晶体管的高频性能可集中用特征频率ft来表征。ft主要决定于4个时间常数,即发射结势垒电容充放电时间、集电结势垒电容充放电时间、基区渡越时间和集电结势垒区渡越时间,因此晶体管的频率特性即与此4个时间常数有关。可参见http://blog.163.com/xmx028@126/

#电流#双向可控硅#外延生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