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负弯矩筋保护层控制

2020-07-16知识12
负弯矩筋的长度确定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怎么算 除了悬臂梁的负弯矩是在全部梁长上分布外,绝大多数梁的负弯矩只是分布在支座附近。所以负弯矩筋只要能够覆盖梁上负弯矩为0 的地方就够了。在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为抵抗负弯矩而设置的钢筋,一般常用于两个部位,就是梁支座和板支座处构件上部。其中梁支座负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板负筋也俗称“扣筋”或“盖筋”。负弯矩是弯矩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弯矩图上,其正负约定为是构件下凸为正,上凸为负(正负区分标准是构件上部受压为正,下部受压为负;反之构件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拉为正)。打个比方,用手拗一只筷子,向下拗的时候,是筷子上部先断,这是负弯矩;向上拗的时候,是筷子下部先断,这是正弯矩。扩展资料负弯矩筋的应用 1、梁支座筋梁支座上部为承受负弯矩作用力而设置的纵向受力钢筋,俗称扁担筋、压梁铁。2、板负弯矩筋设置在楼板与梁交接的地方,负弯矩筋跨梁布置,承受负弯矩作用力,一般图纸标有钢筋规格,板负筋长度最少是梁短跨的1/4。俗称“扣筋”或“盖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弯矩筋 现浇板保护层扫描是检测负弯矩筋还是受力钢筋 一般情况是检测负筋,有时候(有特殊要求的)也检测底部受力钢筋 负弯矩筋的长度确定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怎么算 负弯矩筋的长度确定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怎么算 我小白能详细点么 给点公式跟依据.负弯矩筋分为梁负弯矩筋和板负弯矩筋,板负弯矩筋长度为直筋设计长度再加上两端弯锚长度,... 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什么原因 如果设计没问题的话考虑一下情况: 1.钢筋绑扎不规范,垂直位置偏差较大,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此种情况多见于局部出现,属于局部处理不良。2.模板安装有偏差导致楼板垂直位置低于设计高度,而钢筋时按设计高度绑扎的,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此种情况,的特点是整块板都存在问题。3.混凝土浇筑施工不规范,造成局部甚至大面积的浇筑高度不足,从而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此种情况,使楼板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偏差大于规范要求,直接构成工程质量问题。手打辛苦,表述不清处见谅。 钢筋负弯矩筋保护层大了和板厚厚了如何处理 不厚很多不用处理,厚很多钢筋不用处理,混凝土拆模板前凿除 负弯矩筋一定要绑扎在板筋上面吗?如果是的话总有两边要有三 负弯矩筋一般都绑在梁的端部和板的周边。用来承受负弯矩,负弯矩筋一般都和上层钢筋在同一标高上,所以保护层与设计的上层筋保护层一致。 负弯矩筋一定要绑扎在板筋上面吗?如果是的话总有两边要有三层钢筋,保护层如何控制? 负弯矩筋一般都绑在梁的端部和板的周边。用来承受负弯矩,负弯矩筋一般都和上层钢筋在同一标高上,所以保护层与设计的上层筋保护层一致。 板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专项方案学习内容有哪些 1、制作的质量(注意端部的弯钩);2、绑扎的质量(尽量满扎);3、施工过程中的成品保护措施:搭设通道,人员不能直接踩在钢筋上;4、浇筑砼过程中及浇筑完砼后的护筋人员及时向上提板负弯矩钢筋,控制保护层厚度;5、板面砼初凝后利用仪器实测保护层厚度。 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多少为合格 2113根据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国标新规526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保护层4102计算有1653了变化,不再以纵向受力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范中对结构所处耐久性环境类别进行了修改划分,针对环境等级的修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也进行了修改,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而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则增幅较大,保护层的最小取值为15mm-40mm,详细如下:而按照201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_GB50204-2002(2011版),保护层允许偏差没有变化,对板、墙、壳仍为±3mm。在实体检测方面的要求,前面的网友回答的很详细,对板来说允许偏差为+8mm、—5mm。 钢筋负弯矩钢筋 保护层 钢筋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正弯矩筋相同。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8章第2节

#负筋#负弯矩筋#弯矩#现浇板#分布钢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