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物理学之间有什么异同?
哲学、宗教与物理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者都植根于人类对世界的好奇与困惑,都力图建立系统性的解释或证成体系来回应这些好奇与困惑。就这些体系的内容兼容性而言,哲学与物理学(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可谓盟友,而二者与宗教之间则存在较大的张力。包括物理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其根本旨趣是描述性的,意在揭示自然世界的种种现象与规律;哲学研究的根本旨趣则是规范性的,意在为实质上属于应然层面的问题给出最恰当的反思平衡(关于描述性与规范性的区分,参见我对《哲学和三观有什么关系》一题的回答:https://wenda.toutiao.com/question/6430625173895905537/)。当然,这并不是说科学完全与规范性问题无涉,也不是说哲学从来不讨论描述性问题。就前者而言,一方面科学研究通过为规范性讨论提供经验素材,而间接影响我们对规范性问题的直觉和判断;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在一定的规范性预设(包括对本体论与方法论层面的自然主义承诺,以及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价值观共识和基本信任等等)的前提下才得以可能。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对这些预设的判断被悬置,其证成便留待哲学反思来完成。就后者而言,确实哲学史上对描述性问题作出推测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科学的各个分支(比如物理学、化学、。
为什么有人说物理学和哲学很像?一般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物理学家的一些理论的提出,恰恰反映了物理学家观察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比如,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就是如此。“光量子论”是一种新的观察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凡争论,其结果:要么甲是对的,要么乙是对,正确的结论只能有一个。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为光的本性的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光的本性的争论,从古希腊就开始,途经牛顿和惠更斯,一直到爱因斯坦,如果从牛顿算起,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也长达二百年之久。光的本性问题争论的结果是,两个结论并存:光既具有微粒性,又具有波动性。这在传统观念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是范围论认为这却是真实的。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反映了一种新的观察问题看待问题的方法。客观事物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事物的现象。光的本性问题的争论就是这样形成的,微粒说与波动说,所观察只是构成光的部分罢了,所以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的实质是,任何理论都仅仅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
物理学和哲学有什么联系?是基础,是不同方面……?应该有联系的。对于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什么帮助呢? 物理学和哲学有什么联系?是基础,是不同方面…?应该有联系的。对于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什么帮助呢?哲学告诉人们: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物理告诉人们:世界为什么?
中国古代哲学和现代物理学有联系吗? 亲,有联系的,你的感觉应该改写为“好多物理学的理论和一些哲学就是很相似”。希望你能成为哲学家中的物理学家哦!
哲学、宗教与物理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狭隘,换个角度来思考更好。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特定的时点,特定的状态也有特定的规律。我们可用发现,总结这些规律,表达的形式可以是哲学,代数,几何,物理,心理学等等。鉴于不同时代,人站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高度去认识问题,有时候也受限于观察者的利益和角度,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去看,去思考,去总结。最本质的客观规律就是哲学,宗教是最简单的总结规律精华,在人类文明刚刚起步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肯定。但是伴随时代发展进步,人们也发现其存在假设性条件误差,过程不严谨,结论偏激,还有就是时代已变继续按照教义就是刻舟求剑等问题,那么是否应该有可以容纳所有宗教,或者说宗教从多神到一神再到无神,或者说仅仅是客观规律精华提炼总结的新的事物来替代它呢?至于物理学,别狭隘去理解仅仅是物理学,而是现代的科学体系的各学科都可以定义和描述。
物理学和哲学有哪些联系? 杨振宁于198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谈话中曾谈到物理学和哲学的关系。他说物理学家会谈到两种哲学,一种是“哲学家的哲学”,另一种是对物理问题长距离(或者中距离、甚至短距离)的看法。他认为前者(哲学家的哲学)对物理学没有任何影响,“它(哲学家的哲学)和物理学的关系是单向的。物理学影响哲学,但哲学从来没有影响过物理学。杨振宁认为对物理学有影响的是第二种哲学,即物理学家对物理问题长、中距离的看法。举个例子,我们说:“大统一理论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同意或不同意就是对这一物理问题的长距离看法不同。“它决定了你喜欢提什么问题,不喜欢提什么问题;喜欢了解什么问题,不喜欢了解什么问题;一个问题来了,你喜欢用什么办法去解决它。杨振宁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研究的风格,对物理学家研究工作的长期性成就有决定性影响。但杨振宁也认为要控制它对自己研究的影响。“每个人根据他过去的经验都会形成他自己的(第二种)哲学。每个人都应当注意到它对自己的工作有关键性作用,(并)因此应当适当地去控制它。这里我们可以举朗道的例子,朗道曾有学生提出宇称可能不守恒(可理解为左、右不对称),但朗道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并粗暴地否决了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