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笔记和复习资料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 打制石器,使用 天然火,过着 群居 的生活。3、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 打制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 人工取火;用 骨针 缝制衣服。第2课: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 长江流域 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 干栏式 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 半地穴式 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渔。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第3课1.相传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初中一年级历史知识要点 上册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已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征 一、社会大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分裂割据局面。秦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地主。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大分裂,也不是绝对的。分裂背景下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魏、蜀、吴三国实现了局部范围的统一,十六国北朝时黄河流域曾先后出现过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统一,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为结束分裂混战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诸葛亮、祖逖、王猛、刘裕、北周武帝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分裂割据状态下,战乱频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严重破坏、商业经济的衰退是分裂割据带来的后果。但是在个别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三国鼎立时期,国家虽然分裂,但比起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战争已经大为减少,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内大力发展生产,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除了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略说(包括四大发明)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上)神秘的天体,遥远的星空,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对象。月亮的圆缺代表了什么?太阳的运动轨迹有规律可寻吗?天上恒星有多少,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一代代的古天文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无数的发现。陨石,北极光这些天文现象很早就出现在古代的神话里,战国时期的石申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汉代的史官司马迁写了《天官书》,这是对前代天象观测记录的一次总结。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遥望苍穹(下)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天象观测继续发展。两晋时期的陈卓,建立了全新的星官体系,并用《玄象诗》将其记录下来;到了宋代,流传下来了一副石刻星图,在公元1054年的时候,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超新星爆发,这对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天象观测记录丰富,古代天文学人才辈出,使得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历法的变迁 原始社会,人们发现天象的变化与四季交替存在可循的规律。这个规律成为了古人天象观测的最实际的应用,历法便在百姓生存与贵族统治的双重需求下诞生了。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天象观测工具 古人在观测天象的过程。
魏晋时期的文化习俗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魏晋时期的习俗,大体上包括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鬼神崇拜习俗、娱乐习俗等。服饰习俗:魏晋时期南方与北方在服饰、饮食、居处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服饰方面,南方盛行穿屐,北方却流行穿靴。饮食习俗:魏晋时期,北方的面食(烤烙饼、馅饼)传入到南方,南方的酿酒、豆制品制作、菜肴烹饪术传入北方。婚姻习俗: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因此所谓婚姻六礼,并未始终存在。魏、西晋时,皇帝纳后无用六礼的记载,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年),纳皇后杜氏时,才命太常华恒与博士参定六礼之仪。丧葬习俗:魏晋南北朝,兴起一股薄葬之风。魏晋南北朝薄葬之风的先导者,当首推曹魏的曹操。早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就 令民不得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为禁厚葬,他自己率先身体力行。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曹操为自己选定葬所,并下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晋书 礼志》载:魏武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
有关于富强的事例 1、商2113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5261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4102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1653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2、文景之治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重要内容(考试复习用) 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1、2课看一下《精析精练》中和原来。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江南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637地区开发的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因靠近大海而渔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2、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的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4、江南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5、南北劳动人民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是江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原因。扩展资料: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的一个经济重心之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垦田面积日益增多,耕作技术有很大改进,牛耕已经普遍推行,粪肥也在推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麦、菽等北方作物开始在江南种植。从宋开始,江南地区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带的重要地位就被凸显了出来,一直到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实力还是十分的强大。古代还是以农业的发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