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是那些人,还是那样的兵”

2020-07-20新闻10

尽管没找到22年前那支救援部队,但九江市民史庭凤依然收获满满——

“不是那些人,还是那样的兵”

■乔志强 林小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

“解放军某部驰援九江彭泽县”“空军某部驰援九江江新洲”“陆军某旅增援九江共青城市”……近段时间,江西九江市浔阳区市民史庭凤一直关注着驰援九江部队的新闻。7月14日,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第71集团军某旅‘济南第一团’来浔阳抗洪”的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会不会是当年那支部队?我要去见他们!”

原来,在1998年的那场洪水中,正是解放军及时赶到,将史庭凤一家人救出险境。慌乱中连声谢谢都忘了说,但那些迷彩身影让她记忆犹新。找到他们,道声感谢,成了史庭凤22年来埋藏在心底的渴望。

“他们是22年前在浔阳抗洪的部队吗?”史庭凤找到浔阳区人武部询问,人武部政委骆九瑜在详细查阅资料后肯定地回复:“不是。”

“不是那些人,还是那样的兵。”史庭凤还是决定去见见他们,道一声感谢。

听说妈妈要去找解放军,史庭凤的儿子李舜轩兴奋地要一同前往。

“我明天要和妈妈去看望在浔阳抗洪的‘兵哥哥’,有同去的吗?”李舜轩在微信同学群里邀约。“我要去!”“我也要去!”一天时间,一条简短消息得到了80多名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

7月16日一大早,史庭凤和其他家长带着孩子们制作手工纪念品、画报和贺卡。“他们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日夜坚守在大堤上,我要做一张卡片来表达谢意。”九江外国语学校学生梁恩泽说道。

17时,一行人来到抗洪部队的驻地浔阳小学。官兵个个晒得满脸通红,胳膊脱了皮,手也破了。“就是他们,就是他们,和22年前一个样!”史庭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带着儿子李舜轩向官兵们郑重地说了声:“谢谢,感谢你们。”

孩子们上前为官兵系上红领巾,并送上他们手工制作的画报、贺卡等。“1998年,你们守护了我们的父母,22年后,你们又来守护我们。我要衷心地说声,谢谢!”梁恩泽说出了同学们的共同心声。

(解放军报九江7月18日电)

老兵逆行战洪魔

——广大退役军人闻“汛”而动驰援抗洪一线

■谷任红 解放军报记者 李怀坤 赖文涌

他们,将两万群众护在身后!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紧急奔赴抗洪一线,不少退役老兵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部队,主动请缨与现役官兵并肩战洪魔,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一日穿征衣,一生许战场。第71集团军某旅是“抗洪救灾模范”周丽平生前所在部队。得知老部队来江西瑞昌市抗洪,退役老兵李彪立即向部队提交请战书,与官兵一道踩着泥水寻找管涌、清理淤泥。下巢湖通往长江的小闸口闸体随时有溃堤危险,李彪跟官兵连续奋战13个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在周丽平生前所在连,有70名退役老兵齐聚江西九江芙蓉圩堤,投身抗洪抢险战斗。

危难面前,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给我一件救生衣就行了……”第72集团军某旅退役大学生士兵许庆得知老部队在安徽无为市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立即“归队”与官兵一起铲沙石、扛沙袋、固堤坝。安徽省萧县16名退役老兵自发组成突击队,在江西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大堤昼夜奋战,喊出“洪水不退,绝不收兵”的铮铮誓言。

7月19日,第72集团军某旅榴炮一连在江西省鄱阳县乐丰联圩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毛 摄

听闻江西汛情,第73集团军某旅“红色尖刀连”退役老兵马文斌写下请战书,连夜赶往九江,随部队前往永修县永北圩,执行挖沟引流固堤任务。近4个小时的奋战后,他和官兵一起完成了500米堤坝加固任务。

“虽已退出现役,但见群众遭难、人民受苦,岂能袖手旁观?”这是某舟桥旅退役老兵李京音写给部队请战书中的话。2100多公里的距离,他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仅用13个小时便赶到抗洪一线。搬沙包、清淤泥、堵管涌……在抗洪现场,他始终冲在最前面。

“戎装虽去,责任在肩;故乡有难,义务救援;部队熔炉,精火淬炼。”这是退役军人、民兵应急排队员李洪闰在瑞昌市码头镇梁公堤上即兴创作的诗。汛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加入瑞昌市蓝天救援队,昼夜巡堤排险,经常10多个小时鏖战不休。

一朝戎装在身,永远心系人民。在这个特殊的战场,退伍老兵们时刻冲在前、干在先,纷纷表示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凝聚成抗洪一线最稳固的钢铁堤坝。

(解放军报九江7月19日电)

请扫描二维码浏览更多抗洪抢险专题报道

#国内军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