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球各个圈层元素丰度的特点 地球的元素丰度

2020-10-04知识6

宇宙中氧元素丰度为何排第三位? 如题。氧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八位,丰度却是第三位,远超前面许多更轻的元素。请问是什么原因。

地球各个圈层元素丰度的特点 地球的元素丰度

引起地球不同圈层元素丰度的差别的原因

地球各个圈层元素丰度的特点 地球的元素丰度

(一)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三种:①陨石类比法;②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③地球物理类比法。1.陨石类比法直接利用陨石的化学成分,经算术平均求出地球的元素丰度。计算时假设:①陨石在太阳系形成;②陨石与小行星带的物质成分相同;③陨石是已破碎了的星体碎片;④产生陨石的星体(母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2.地球模型和陨石类比法在一定的地球模型基础上求出各圈层的质量及比值,然后选择陨石类型或陨石相的化学成分来代表各圈层的元素丰度,最后用质量加权平均法求整个地球的元素丰度。华盛顿(1925)首先用这一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元素丰度,求出了与现代估算值相当接近的铁元素的地球丰度值(31.82%)。Mason(1966)根据现代地球模型,认为地球的总体成分应基本取决于地幔和地核的成分和相对质量,因为它们共占地球质量的 99%。关于地核和地幔的成分他作出如下假定:①含有5.3%的陨硫铁的球粒陨石的镍-铁相的平均成分可以代表地核成分;②球粒陨石中硅酸盐相的平均成分能代表地幔和地壳的成分。然后,他根据地幔和地壳总质量的67.6%,用质量加权法计算了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因该方法以陨石的硅酸盐相(silicate phase)、。

地球各个圈层元素丰度的特点 地球的元素丰度

地球上的元素储量是如何勘探并计算出来的? 希望能用专业加白话解答。担心自己看不懂 1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地球科学上涉及数据的问题,答案都不是准确的,并且真实的数据也因为各种反应和体系交换不是个定值,所以只能。

1.2.2.1 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地球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①陨石类比法;②地球模型和陨石的类比法;③地球物理类比法等。1.2.2.1.1 陨石类比法直接利用陨石的化学成分,经算术平均求出地球的元素丰度。计算时假设:①陨石在太阳系形成;②陨石与小行星带的物质成分相同;③陨石是已破碎了的星体碎片;④产生陨石的星体(母体),其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Farrginton,O.C.(1911)和Clarke,F.W.等(1924)都曾用各类陨石的平均成分计算过地球主要元素的丰度。各类陨石所假定的比例不同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Ahrens,L.A.(1965)采用单一陨石法求地球元素丰度,即他只用球粒陨石的平均元素含量(采用维诺格拉多夫1962年的计算值)来代表地球的元素丰度,单陨石类比法求出的地球化学成分最突出的问题是铁的丰度明显偏低。1.2.2.1.2 地球模型和陨石的类比法在一定的地球模型基础上求出各圈层的质量及比值,然后选择陨石类型或陨石相的化学成分来代表各圈层的元素丰度,最后用质量加权平均法求整个地球的元素丰度。华盛顿(1925)首先用这一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元素丰度,求出了与现代估算值相当接近的铁元素的地球丰度值(31.82%)。Mason。

金在地球各圈层中的丰度——金的深源特征 根据Taylor(1964)、黎彤(1976)、刘英俊(1987)等的统计计算得出金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含量分别为:地壳4×10-9,地幔5×10-9,地核2600×10-9,地球为800×10-9,金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为0.8×10-9。马东升(1990)又通过广泛的收集对比计算,得出金在地球不同圈层中的丰度值分别为:地壳3×10-9,地幔1×10-9,地核为900×10-9,地球为284×10-9,说明90%的金都集中在地球中心的铁镍地核之中,地壳中的金含量是很有限的。地核作为金元素的浓集场所,不断地吸取由地壳、地幔分异的金。同样,作为分散元素又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从地核中分离并向地幔和地壳漫游(牛树银,1998)。所以地壳中金之所以能富集成矿,应该是地球深部带上来的。根据Boyle(1984)的资料,在地表可见的岩石中,陨石的含金量最高,球粒陨石可达(448~2900)×10-9,陨铁中可达(55~8744)×10-9,陨石碳铁中达(70~8000)×10-9。马东升(1990)提出地核成分近似铁陨石,根据铁陨石平均含金量为1150×10-9和不同地核模型计算出地核含金丰度为(0.68~1.10)×10-6,平均值为0.9×10-6。总之,地核的金丰度要比地球的含金丰度高出千倍以上。陨石是原始天体的一部分,代表着地球中核幔中的金。

地球中的元素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物质的世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结果,地球的质量近6×1021t,几乎都集中在平均半径为6371km的固体地面以下,以岩石(俗称石头)和金属的形态出现,其平均密度为5.517g/cm3(表3-1)。大气、水和生物体的总质量不足0.1%,但占据的空间广大。密度分布愈向外愈小,特别是大气圈(atmosphere)向上可以稀薄到使人误以为“真空”的程度。地球的各个圈层,实际上就是某些元素与化合物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特殊组合。表3-1 地球质量与密度的分配注:未计算生物圈的质量与密度。(据A.Holmes,《PrinciplesofPhysicalGeology》,1978)物质世界的一切,不论是何种形态,归根到底,都可以说是从“一”开始,难怪不少当代科学家对两千多年前中国李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大为叹服。今天地球上的物质存在形式可谓千姿百态,特别是出现生命以后,更是变得复杂多样,但它们都是由最简单的基本粒子所组成的,首先是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结构最简单、也最轻的元素—氢。质子居于中心成为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犹如行星绕太阳;而质量分配也和太阳系相像,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这微不足道的电子却为这氢原子占据。

#科学#宇宙矿物#火星陨石#地球质量#地球圈层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