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重大发现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研究

2020-10-04知识5

夏家店文化与红山文化? 不能,因为这两个文化在考古上有时间上的断层,中间相差了一千多年,这两个文化本质上不是传承关系。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夏家店文化 内蒙古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夏家店文化地理位置:中国北方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历史年代:下层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层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考古案列: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来分析出土玉器的年代问题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小到1件遗物,大到一个区系的各种考古学文化。应用的作用也相当明显,如某种器物或某种纹饰的发展演变,考古学文化或类型的区分,以及判断各种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器物群组合,甚至是对器物的用途、定名等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史前玉器的研究中,是最适合于运用这种方法的。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原理是较为简单的,是研究某类遗迹或某类遗物相似性差异程度,并排出相关性系列,以达到所要研究的目的。如判断某类遗迹或某类遗物中某种遗迹或某件遗物的相对年代,不同的遗迹或遗物的同阶段的组合情况,等等。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重大发现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研究

夏家店下层文化古物值钱吗 夏家店遗址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址。因此那个时期的文物,一般都是简单的生产生活的石器、陶器、玉器、骨角器工具为主,但是如果找到具有代表意义的青铜器物,就可能是国宝级的文物了。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重大发现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研究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保护问题

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的重大发现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研究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状况 大量考古资料表明,这个部族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过着定居的生活。在老哈河、孟克河、教来河、大小凌河和柳河上游地区,当时的居民点分布相当稠密,如赤峰以西的西路嘎河两岸,聚落的分布几乎超过现代居民点的密度。这些聚落遗址存在的时间早晚有一定差异,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一些氏族原始农业经济尚不十分发达,迁徙仍较频繁。当时的农业生产比新石器时代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中经常使用窄顶宽刃的打制石锄,还有一种长方形的磨制石铲来挖土。收割工具是长刃边的磨制石刀,石刀的背边有凹缺或穿孔可以捆绑木柄。谷物加工则用石磨盘、石磨棒等工具。在一些遗址中曾见到少量的细石器,其中以刮削器为多。石镞很少见,说明中石器时代盛行的细石器工艺传统在这个北方部族中尚未被完全遗忘。采集和渔猎经济仍然是农业经济的补充。在赤峰夏家店、药王庙、宁城南山根等遗址中发现了不少骨器,其中大量是锥和镞。骨镞都呈圆锥形或三棱锥形。不少居住遗址的遗存堆积中有许多吃剩的动物骨骼,是制作骨器取之不尽的原料。从这些骨骼中可以识别有猪、狗、羊、牛等家畜和一些鹿科动物。猪在各遗址中发现的个体都很多,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饲养的最主要的家畜;鹿科。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范围 考古学文化通常认为是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物和遗迹的共同体。事实上,具体的考古工作主要依据遗址的发现地点和出土的器物,判断文化归属。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相互间有对峙,也有融合,文化面貌自然也会有一定变化。注意到这一问题,我们把文化面貌与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大体相当的遗存划入同一范围考虑。根据现有资料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的西辽河流域是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区,这一地区调查的遗址数量最多,敖汉旗仅三个乡就发现遗址三百八十多处,阴河—英金河两岸有一百多处。做过发掘的有赤峰附近的药王庙、夏家店、蜘蛛山、新店、香炉山、西山根、四分地、西道、敖汉大甸子、小河沿、宁城南山根、小榆树林子,辽宁西部有北票丰下、喀左小转山子、阜新平顶山等遗址。具有相同文化因素,属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分布区还包括河北省的承德地区、张家口地区,向南延伸到京津唐地区。承德地区调查的遗址主要有化营子、黑山口、茅兰沟、小东沟、于家沟、佟杖子等十余处。张家口地区主要在蔚县壶流河流域做了一些工作,主要遗址有三关、庄窠、筛子绫罗、四十里坡、前堡等。京津唐地区的遗址主要有大厂。

大家觉得夏家店文化玉器怎么样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文化资源 夏家店下层文化属早期青铜时期。此类文化基本分布于内蒙古赤峰地区,辽宁、河北等省也有发现。文化遗存以分布在丘陵山地的较大城寨或小城堡为代表,大多数都修筑有城墙,甚至多达三重。代表性的遗址有赤峰市松山区迟家营子村城堡、水地乡八家子北梁石城、大五十家子乡杨树湾石城、孤山子乡西的北城子山城堡、敖汉旗百塔子乡赵宝沟村的城堡群等。经考古发掘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房屋因时间先后有所区别。早期的多为筒形地穴式,中期为半地穴式,晚期则为地表建筑。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土坯、石料,以及烧土和有草的泥土,亦见使用白灰面的情况。工具的种类也进入了石器为主并伴有青铜器的时代。这说明当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冶炼技术。而石器之中的单、双面刃以及扁平有肩的石铲,断面呈三角菱形、刃背中部带有圆孔的石刀是有代表性的器物。青铜器主要有喇叭形浇口的椭圆形陶范、铜刀、铜屑、铜耳环、铜杖首、礼器、铜鼎、铜甗等。虽然当时冶炼和浇铸技术尚显粗糙,但合范浇铸技术的应用则说明其制造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从出土的大批制作精细、纹饰考究、彩绘风格独特的陶器可知,制陶业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重要部门。在赤峰地区的遗址中发现的已经炭化。

内蒙古发现多少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字?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对外称,内蒙古发现约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字,为探寻中国古代文字及甲骨文的起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连吉林告诉记者,文物考古人员近期对赤峰市高家台子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文字。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期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灰坑中发现一块带文字的陶片,是陶钵的口腹部残片。从陶片文字的笔道粗细及流畅度来看,应是用细毛笔蘸墨书写于陶钵的内壁而成。该遗址发现的陶文较成熟,笔画流畅,推测为祭祀用语。赤峰市高家台子遗址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属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时间约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之间。在该遗址上,发现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蚌器、动物骨骼等。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年代研究 判断考古文化的年代,对研究文化本身的内涵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断定相对年代通常依据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的研究,而判断绝对年代在文献不可证的前提下,只能借助自然科学方法,对全新世以后的古遗存主要采用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法。在以上断代方法中,类型学难度大,内含的主观因素较多,在文化层清楚的情况下一般起辅助参考作用。比较单纯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是佟柱臣先生1943年春季发现的赤峰东八家石城,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推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居住地。1960年发掘药王庙和夏家店遗址后,由于地层中发现了铜渣,从而肯定夏家店下层文化是青铜时代的一种文化,并推断其年代可能大体相当于殷商时期。以后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断定其相对年代及绝对年代的考古材料日趋丰富,不但能相对准确地确定其年代,也为初步分期创造了条件。夏家店下层文化上承新石器晚期文化,向下延伸到商周之际,有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绝对年代,除蜘蛛山外,还有如下几组C14数据供参考:1.北票丰下T10③:3450±90,树轮校正1890±130B.C;2.敖汉旗大甸子M 454:3290±90,树轮校正1695±130B.C;3.敖汉旗大甸子M759:3320±85,树轮校正1735±135B.C。。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简介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夏家店遗址下层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辽西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所表现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工具有磨制的石铲、石刀和打制的石锄等。饲养牛、马、猪、狗等家畜。居址多位于沿河两岸的高地上。较大的聚落周围有石砌或夯土筑成的城墙及壕沟,聚落内的房屋从数十至百余座不等。居室有半地穴式的,也有土坯、石块垒砌成的地面房。聚落附近有墓地,大甸子墓地埋有墓近千座,排列密集而有规律。墓葬的大小、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存在差别,反映出当时居民已有贫富与等级的差异。该文化的青铜器主要是耳环、指环、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内外范铸造薄壁铜器的技术。另有金耳环等。居民盛行占卜习俗。陶器上彩绘各种图案,多以白色画出云纹,用红色勾勒填地,有些纹样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相似。

#考古#文物#青铜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