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何看待兰州交通事故发生地为17公里下坡,5年前被曝曾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

2020-10-04知识2

如何看待兰州收费站发生多车相撞事故致多人死亡? 事件经过几天的发酵,很多人开始质疑兰州收费站的选择、规划是否合理?这个事故责任是不是全归在这个大货车司机身上?我们说,一个重大事故的发生,不仅仅让大家觉得惨重,下一步必须为这个事故的惨重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惨重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G75兰海高速,也就是兰州—海口的高速。发生事故的路段是本高速的终点地方,而且进入兰州收费站前的路段为一段陡坡,而且据测量下坡路段长度为17公里左右,落差为550米,这17公里路段被称为“死亡路段”。据甘肃本地媒体报道,2004年至2012年初,这17公里长下坡路段共发生各类车辆失控事故220起,造成42人死亡,55人受伤;2012年至2018年又发生多起事故。有人说这样频繁导致事故发生的地段,是不是存在设计的不合理性?我觉得选址时估计是经过科学考证和测量的,当然这些专业的东西我们并不是太懂,但是后期还是出来这么多事故,说明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下图红圈地方为下坡路段,还伴随着弯曲道路:很多人说是因为大货车超载什么的,这个只能说是不科学的推断。试想,一辆满载数十吨的大货车从高坡上冲下来,那杀伤力绝对是毁灭性的!就是因为在收费站的设计上,没有设置避让区域或者是缓冲区域,大货车和小轿车没有。

如何看待兰州交通事故发生地为17公里下坡,5年前被曝曾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

兰州高速多车相撞事故肇事司机自述刹车失灵,货车刹车失灵常见吗?可能由什么引发? 谢谢邀请:看了这个新闻,我非常的痛心。我认为驶机的责任,应该根据现场的真实情况作处理,为什么呢?因为谁都知道,重型载重汽车一旦发生机械事故刹车失灵,特别是下坡路,驾驶员是很难控制的。本人就亲眼见过类似的几次事故,都是车毁人亡,地点在甘肃玉门老市区至丁字路口,这是一段长距离的下坡路,每年都有交通事故发生,特别是前几年,有时一月发生几起。后来公路随然加宽,但事故还是发生,为了减少事故,可以说公路管理部门想尽了一切办法,如设立警示牌、减速带、模具交警指挥人、测速器射像头、限高杠,防撞减速大坡,但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这种长距离下坡路上行驶的载重汽车,一旦刹车失灵,汽车是越冲越快,驾驶员都无法控制,性命难保。从主观上来说,每个驾驶员都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但在现实中,机械故障还是不能完全避免。假如在这起事故中,如肇事车辆超重、超速、带病上路,那驾驶员肯定负刑事十民事责任。如驾驶员一切都尊守交通法规,全安操作,突然发生突发机械事故,则驾驶员责任不大。不过在长下坡设收费站也不太科学!

如何看待兰州交通事故发生地为17公里下坡,5年前被曝曾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

如何看待兰州交通事故发生地为17公里下坡,5年前被曝曾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 先谢谢你激请!我们对此地具体位置也不了解,只听说在十七公里下坡段设收费站。应该在下坡路设警示牌,限制车速,或者到下坡段以特别警笛提醒,以防疲劳驾车的疏忽。还一种就是让收费站换在略有上坡处和平处;尽量被免安全隐患。

如何看待兰州交通事故发生地为17公里下坡,5年前被曝曾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

开车去西藏,油箱盖一定要开着吗?去西藏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自驾去藏区几次了,滇藏线、川藏线、青藏线都走过,从来没有听说过油箱盖需要打开的,此外,自驾圈里的朋友,也没听谁说自驾西藏要打开油箱盖的。所以,一看到这个说法,还挺好奇的。我上搜了一下,发现这种耸人听闻的文章还真不少,核心的理论看如下截图。看到这些内容,我也是笑喷了。看到很多所谓的大咖、公众号大V都煞有介事的宣称“自驾进藏一定要打开油箱盖,否则后果很严重”,为了避免更多的朋友被这种错误的观念所误导,谈一下我的看法。一、油箱会有气压不足的问题吗?稍微有点脑子的人想一下就知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不断消耗燃油,油箱内的汽油会逐渐减少。有点物理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懂得,如果油箱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的话,随着燃油的消耗,油箱内的空间会越来越大,空气密度会越来越低,一个60升的油箱,从加满油到还剩40升燃油的时候,油箱内的空气密度就可能变成常规气压的几十分之一,如果继续烧油,内外气压会越来越大,你的油箱会不会塌缩爆炸呢?这样的问题,别说在高原,就是在平原上也一定会发生。所有开车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二、进藏路上,没有哪个傻帽打开油箱盖开车我不知道发这些信息的大V们有。

如何看待兰州交通事故发生地为17公里下坡,5年前被曝曾形成17公里“危险地带”? 再者说经常开车走高速的人都知道,在一些收费站的收费窗口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而收费站的一大半窗口是没有人的也是禁止通行的,这种现象经常造成收费站前面拥堵大量的车,这也是收费站不合理的方面。

兰州收费站特大交通事故致多人死亡,为何兰州收费站事故频发? 在兰州待过一段时间,也经过过兰州南收费站几次。印象最深的是长距离下坡。兰海高速中的兰临高速路段因为地形原因存在自南向北高度递减的态势,因此有15-30公里的连续下坡路段。这种地形原因导致的态势一直以来就是事故高发路段,当然,也有很多措施针对这种地形,比如避险车道,在沿途可以看见许多,这些都是为刹车片过热而导致刹车失灵的车辆准备的。不过轿车和客车质量小,出现刹车片事故的概率较低。要命的就是今天出事的这种重型卡车,相信许多老司机在高速上都十分忌惮。重型卡车质量本来就大,加上普遍的超载,可以说车况确实不太好。重型卡车的司机受教育程度整体比较低,特别是年轻司机容易情绪化,而且常常有疲劳驾驶的问题,应对刹车失灵时缺乏经验或者反应不及,这些都可能是导致今天的惨祸的直接原因,当然也是老问题了。另一方面是,一些部门在高速管理中可能存在着以罚代管的方式,即执法的主要目标是罚款而非纠错,这类行为也很常见。现在也许比过去好些,但真实执法情况外界可能还难以了解。此外,作为长距离下坡危险路段的终点,高速公路管理上是否也应该更多考虑在收费站附近增加安全措施,并且增加收费窗口以避免车辆缴费导致的车流积压在收费站这类情况。

#特大交通事故#交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