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善或者说民间约定与法律相比有哪些特点 合同与协议书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具有一样的法律效力吗?

2020-07-20知识10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 一、产生方式不2113同法律是自觉的、有形的。道德根据5261人的自然生活而逐4102渐产生,依赖教育培养而积1653累长成。道德是自发的,有时是无形的,一般不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人员来制定,也不一定要通过专门的组织和制度来实现。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作为一种规范形式,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具有普遍性、规范性、确定性、一般性的特点,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法典、单行法规、判例、条例、条约等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认可、解释是拥有法律创制权的专门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权限,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进行的,其他个人、团体、组织无权进行法律的创制。道德则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识、信念和心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论、行为、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形式而表现出来。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无须经过某个专门的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它的运作、功能的发挥也不必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某个行政命令而实现。三、实现方式不同法律和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强制性。法律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它往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坚强后盾,依靠强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如何理解 《最高2113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5261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4102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1653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但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扩展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法律职业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法律思维是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2、特征(1)法律思维是主体认知客体的一种方法。法律思维的主体是指法律职业者,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客体是指法律规范和客观现实。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世界就分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主体和客体相分而结成认识关系,认识的方法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思维。(2)法律思维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最低标准的一个思考过程。进入法律视野的客观事实经常呈现纷繁杂陈、杂乱无章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法律思维作为理性的思考方式,需要对大量的现象进行分析加工。(3)法律思维以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和经验阅历为前提。与法律职业者相关联的不仅是法律规范整体,还涉及到具体的事实构成。法律思维不可能凭空产生,其必然以对事物的“先见”为前提。(4)法律思维以法律规范和客观事实为思考质料。法律思维的逻辑起点是进入法律视野的自然事实或者说案件,这些自然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动机等等。法律思维通过法律规范要求,区分出自然事实和法律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区分出。法学和法律有区别吗? 法学和法律区别:一、法学和法律定义不同。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二、法学和法律范围不同。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很多人习惯将法学专业称之为法律专业。在法律形式上,虽然也制定和修改了若干重要法典,但一般采用单行法、特别法形式。三、法学和法律特点不同。法学最大的特点是要论证实践中如何体现价值(或者说怎么证实价值已经实现),这一论证形成了所有的法学部门分支。法学价值是否实现或者怎么实现的论证,是经验性的,可验证的,因而是科学的。在价值推导方面,法律也要公理理论。扩展资料:法学的原则①以往法学主要以为基础,否认法学因素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社会成员意志的体现。民间借贷有什么法律特征 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表现在:1、民间借贷的出借人是普通的私人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包括经国家批准的银行、信用社、贷款公司等法律授权的贷款主体。2、民间借贷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但关于利息的约定,不能超过国家限定的利率标准。超过限定利率标准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3、民间借贷是私人主体之间相互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即由出借人向借款人提供资金,解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这里的资金融通行为,国家对资金的提供没有强制性限制,由双方当事人任意选择。《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规定》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法律原则也是可以适用的,具有适用性,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的适用有哪些特点?()多项选择题A.法律原则的适用存在于法律运作的全过程B.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部分地适用于案件C.法律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D.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排除规则的适用正确答案:ABD法律原则适用的环节包括从立法到法律监督的任何法律运作过程,它可以不同程度地适用于案件,而未必是全部适用,因此两个存在矛盾的法律原则可以和谐地作用于一个案件;法律原则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排除规则的适用,即规则的适用违背法律原则或法律精神,并导致严重社会后果等情况。所以A、B、D项正确。而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是指全部适用或全部不适用,是法律规则的适用方式。

#法律主体#法律思维#民间借贷#法律#宪法修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