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国芯与中芯国际相比,差距大吗? 是个好问题。表面看一句话,没得比!中芯16年收入200亿已经是业界优秀的芯片代工厂,而紫光16年收入14亿,刚从做智能卡芯片的公司转型大笔融资圈钱想主打内存芯片,算是前途未卜,但这两个家的背后其实是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两大路径,这个就值得咱们检视一二。先要谈谈这几年我们芯片产业发展的大背景。芯片是我国最大产业电子制造业的上游,粗略说直接影响我国4成工业的GDP,随着国家对安全的重视,芯片自给率成了一个重要的国安要求,国务院的2025规划更给出了一个在产业界看来相当激进的指标,2020芯片自给率4成,2025要到7成,要知道2016年我们在最关键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CPU等)的自给率几乎是零。现实差距是巨大的,原先的国家支持下产业自我升级的办法肯定来不及了,而更快速的办法只有一个:收购。中芯和紫光恰好就是这两种路径的典型代表。中芯国际(SMIC)作为产业自我提升路线的代表,从创始人张汝京博士到最近刚才从三星挖过来的前台积电大将梁孟松,算是一直在业界顶尖的人才带领下砥砺前行,目前经过数年的拼搏终于能在28nm的制程稳定住良品率,成为国际上盈利能力优秀的芯片代工厂,回头看当年建厂时高喊民族自立的口号,其后亏的痛不欲生的经历,让人不禁唏嘘,。
紫光国微最近股票怎么降了?难道是割韭菜? 这票注意点,注意看最近几次的消息,重组,并购这一套东西。券商在捧场。交易所给了意见,并购标底商誉过…
中国的紫光和中芯国际,两家公司的区别是什么?都是研制芯片的么? 紫光是芯片设计,跟华为海思、台湾的联发科相同。而中芯国际是芯片晶圆代工,与台积电相同。中芯国际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目前能生产14nm的芯片,是台湾人张汝京博士创建的。张博士曾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德州仪器共事20多年。创建初期从台湾挖来300多人高级人才,从美国招聘100多人,大陆几乎没有这方面人才。如果没有张汝京博士帮助大陆,大陆的芯片晶圆代工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高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民企。如果没有华为海思(比肩高通的芯片设计企业)、中芯国际(世界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中国的半导体工业将远远落后于世界。所以,国家要裁并国资半导体研究机构,保留少部分基础研发,其它应用型研究机构改制为企业,推向市场,大力支持民企创新研发,使得中国半导体工业早日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紫光国微拟以180亿元收购安全芯片组件生产商Linxens,你怎么看? 第一需要价格合理。只怕又是高溢价收购。第二需要风险可控,别走马观花做尽调,高歌猛进掉大坑。
紫光展锐与紫光国芯是一回事吗 不是的,同方持有 国芯、同方国芯就是原来的晶源电子,被同方收购了 清华控股持有同方股份…下面还有紫光等企业 也就说
进军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的是紫光股份还是紫光国芯 不是的,同方持有 国芯、同方国芯就是原来的晶源电子,被同方收购了清华控股持有同方股份。下面还有紫光等也就说,清华是同方的爸爸,同方是国芯的爸爸
紫光国芯与中芯国际相比,差距大吗? 有点大,两家都是国家队,但是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内存,后者是生产代工。都是有战略目标的,前段时间听说对上游基础设计和软件企业开始并购了。
如何看待紫光收购两家台湾半导体公司的股权? 紫光集团豪掷百亿 收购两家台湾半导体公司股权-股票频道-和讯网紫光集团豪掷百亿 收购两家台湾半导体公…
紫光国芯与中芯国际相比,差距大吗? 近日,国产芯片企业两大巨头中芯国际和紫光国芯相继发布了2017年的成绩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业投资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提升显著。年报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在营收上都有增长,从增长率来看,紫光国芯28.94%的增长率要远高于中芯国际的6.4%。归属股东净利润上,紫光国芯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73%,中芯国际下降52%。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达到4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为3402亿美元,这里面存储器价格上涨的贡献最大。而在国内市场,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为5355.2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分别增长24.7%29.1%18.3%,占比分别为38.3%27.2%34.5%。根据ICInsights发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IC厂商排名,紫光集团位列第十,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紫光的狂野发展方式让我国半导体产业在过去几年实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但目前,我国IC产业对外依存度依然强烈,美国、韩国、台湾等地仍然占据着技术领先的优势。现在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中芯国际2017年中芯国际收入创新高达3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4%。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2017。
紫光股份缘何停牌?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