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80字

2020-10-04知识8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什么? 1、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教与学的关系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给教师的建议》第422页)未来的老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588页)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如果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80字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有哪些《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80字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80字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80字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把整个心灵献给2113孩子》、《和青年5261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4102天》、《我不是1653最弱小的》等。1、《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小说作品,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2、《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是苏霍姆林斯基作品,2009年3月1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3、《公民的诞生》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以公民教育精神为主线,全面论述了培养真正的公民所进行的智能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以及劳动教育。4、《失去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本文写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用大量的事实是佩佳醒悟,明白了自己失去的是无法弥补。

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被称为什么? 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全书”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瓦西里 亚力山德罗维奇 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参考:)

问一个关于名言的话到底是怎么说的 霍姆林斯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让一切天赋和才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