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的河南道御史是什么官? 明朝陕西道监察御史

2020-07-20知识5

明代的监察御史是几品官,为啥权利那么大?? 监察御史是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然品级仅正八品下,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开元初才取消限制。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员额,唐为十五人。宋减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元沿设,员额很多,除内台三十二员,尚有江南行台二十八员、陕西行台二十员。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各道人数不等,总数一百十人,均为正七品官。清同明制,乾隆时提高为从五品官。御史、御史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监察御史这些官到底有什么区别啊?御史在秦以前并无监察职能,秦汉时始为“治官之官”,且有固定机构,称“御史府”。。明清时期在中央设立都察院,又设有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这里监察御史和都察院有什么 先了解这都察院是什么?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因合称为科道。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明代初年,沿元旧制,设御史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改置都察院。这个机构为明代所创设,与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及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广、贵州等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110人。其它还设有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等机构。都御史为台长,与六部平行,合称七卿。都御史之职,据《明史·职官志二》说: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明朝的河南道御史是什么官? 御史其实是监察御史的简称,主要职务是对文武百官的政绩和日常进行监督和巡查,发现好的可以向皇帝表扬,发现不好的可以向皇帝弹劾,明朝的河南道御史就是明朝的河南省监察御史,属于地方官职,但“道”不是明朝正式行政区划,明朝行政区划是省、府、州、县。我有明朝陕西道监察御史鹿久征的亲笔宣纸书信一封'是清朝军机大臣鹿传霖的上九辈祖先!鹿善继的爷爷所写 这都是文物,先留着,坐等日后升值吧,值钱那是必须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