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2020-10-04知识7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简述其在园林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环境承载力的研究,需要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中,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量化方法包括:部分内容: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包括建立各部分评估指标体系和确定量化方法;提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流域(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使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质量。此时对应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便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不同?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意义相近,但并不相同.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的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现实中为了简便,人们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评估环境人口容量。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一、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按空间面积计量的支持一个特定地区的经济和人口的性质、能源消费和废弃物处理所要求的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本的数量。该模型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将测算某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生态足迹)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表述为生产某地区人口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物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生物生产面积分为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用地和化石燃料用地6类。生态承载力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包括水域)的总和。2002年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4倍,假如不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仍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1倍(表9-2)。表9-2 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二、资源环境压力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国土总面积64956km2,在这有限的区域里能提供给人类发展所需要的空间载体、资源总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都是有限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并未足够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只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水环境承载力评估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这三者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2113、环境承载力、人口合5261理容量三者的4102主要区别如下:1653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固有的区域可用面积和绿化等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容纳的人口总量。2.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一般指的是某个区域的行政规划大小,比如一个县、市的实有可用面积。3.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一个地区在比较好的条件下,合理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最佳状态时的情况.,环境承载力随着标准不同而变化。拓展资料:1.环境承载力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一个极限值,也是一个警戒值。2.环境承载力相对稳定,它受资源生产能力与人的生活水平所制约,受人的行为影响小,比较客观。环境人口容量则受人口政策、人的生育行为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观性强,它可以大于或小于环境的人口承载力。3.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方面的资源与环境,人口环境容量则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

环境承载力的量化研究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聚文汇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摘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判模型评估电白区生态环境承载的基本状况,对制约电白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电白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效率三个准则层承载力值分别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433623766为0.3,0.32,0.84,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承载力与效率承载力间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全区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建议必须加强对当地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耕地等的保护,优化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水平。1前言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对资源开发强度与环境承载力之间是否协调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综合衡量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特点。通过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

农村住房安全等级明白卡是什么意思 从房屋地基基础、主体承重结构、围护结构的危险程度,结合环境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经安全性鉴定和评估,可将房屋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D级就是通常说的危房。。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进展[5] 7.5.1 水资源承载力中的存在问题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作为水资源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成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但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仍不很清楚。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体系的深化、评价和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客观评估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统一考虑等问题,都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二是方法论上的研究明显不足。目前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中,多以社会为承载目标(人口、经济),而对水资源维持自身更新和维护生态环境不再进一步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研究较少。特别是用于维持生态环境稳定以及进行生态恢复的生态用水量研究较少。三是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缺乏能够同时描述承载力模型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综合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模型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的研究不够充分,缺乏系统的有效的定性指标化的方法,这限制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规范性与系统性,阻碍了研究的深入开展。当前急需提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四是理论的应用不足。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为数不少,但在实际工作中,以水。

#农村人口#生态环境#生态学#环境经济#承载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