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电力电子型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优缺点? 低压有源不平衡装置

2020-07-20知识11

静止无功补偿器SVG的前景如何? 1、相对于电容补偿,静止无功补偿的前景怎么样,国家政策是否有相关规定或指导政策?2、有哪些企业在这一…无功补偿被罚款都有哪方面原因? 无功被罚款,本质就是补偿不到位。补偿不到位的原因很多,补偿设备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无法正常补偿。补偿柜(设备)的故障,常见的有:补偿器故障、电容器失效、接触器(电容投切开关损坏、采样互感器断线。还要用电量变小,原来的设备不适应了,等等,这需要具体检查。改善电能质量措施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无功补偿、抑制谐波、降低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解决三相不平衡等方面。目前用于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的装置如:无源电力滤波器,该设备兼有无功补偿和调压功能,一般要根据谐波源的参数和安装点的电气特性以及用户要求专门设计;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装置是一种综合治理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以及电压不平衡的重要设备。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PF是一种新型的动态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的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对频率和幅值都发生变化的谐波和无功电流进行补偿,主要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谐波保护器能否代替有源滤波器来工作? 首先,他们 消除谐波的频次范围 是不一样的;有源电力滤波器主要是消除2-50次的谐波的,频率在100Hz-2500Hz之间;而谐波保护器的谐波消除范围在1000Hz-2MHz之间,而且针对。有源滤波器的优缺点 优点:可动态滤除各次谐波,对系统内的谐波能够完全吸收;不会产生谐振。缺点:造价太高;受硬件限制,在大容量场合无法使用:有源滤波容量单套不超过100KVA,目前最高适用电网电压不超过690V。电力电子型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的优缺点? 在国网运检文件中的描述:电力电子型三相负荷自动调节装置技术原理:电力电子型三相负荷自动调节装置(低压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SVG、有源滤波器 APF)是采用大功率可关断型电力电子开关技术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它通过快速检测出接入处无功、负序、谐波电流,根据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方法产生触发脉冲信号驱动控制晶闸管输出与检测到的无功、负序、谐波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综合解决配电台区无功、谐波、电压波动以及三相负荷不平衡等问题。适用条件:1.配电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由特殊负荷随机变化引起,且通过日常运维管理措施难以治理。2.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或同时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无功不足和谐波超限问题。3.配电台区供电半径较短。性能指标:1.三相负荷不平衡度控制在 5%以内,功率因数在-1 至 1 之间连续、平滑、快速调节,有效滤除 2 至 13 次谐波、谐波滤除率 80%以上、输出波形畸变率小于等于 3%In。2.具备无功、谐波和三相负荷不平衡补偿多种控制模式,且不同模式之间可随意组合。3.整机功率损耗需小于额定容量的 3%,噪声小于等于 60dB。应用建议:1.本模式仅通过输出补偿电流实现配变低压出口三相负荷平衡,不能从。APF标准是什么意思 国家标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2326-。APF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作用 APF有源电力滤波器概述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综合性解决电网谐波、无功、三相负载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并联在电网中,实时检测电网中的谐波,通过变流器产生反相的补偿电流,。低压无功补偿的原理 在大系统中,无功补偿还用于调整电网的电压,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在小系统中,通过恰当的无功补偿方法还可以调整三相不平衡电流。按照wangs定理: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的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因此,对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系统,只要恰当地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容量的电容器,不但可以将各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而且可以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状态。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无功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

#谐波#三相电压#电力#有源电力滤波器#能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