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桃红四物汤组成 医家金鉴-儿科学卷

2020-10-04知识12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 艾条灸简称艾灸2113,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5261局部艾熏和全身艾4102熏。施灸时离皮肤1653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穴位艾灸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局部艾熏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

桃红四物汤组成 医家金鉴-儿科学卷

请推荐几本阴阳五行入门书籍,谢谢? 我给你推荐一本《周易》就全包括了。那么;《周易》是怎样的一本书?周易;乃是“大道之源,众经之首”。周易首先阐释了,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它的基本要素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的千姿百态,万物万物的千变万化,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周易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也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魂宝,堪称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那么周易;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要从《文王演卦》讲起。在商朝未年,由于纣王无道,任用奸佞,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长达七年。在此时间里,周文王精心钻研,把伏羲先天八卦重新排位,创立了流传至今的《周易》,又称后八卦。通过重新排位,在运用上更合理,更方便。所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周易被称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下面再说;阴阳五行的作用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实阴阳最初的含义是很朴素的,所表示的是阳光向背意思。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侯的寒暖,方位的前后,左右,内外,运动状态与宁静等,因此,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体会到阴阳在自然界中,既互相对立而又互相作用的关系。是宇宙的基本规律。那么。

桃红四物汤组成 医家金鉴-儿科学卷

《医宗金鉴》自学可以读懂吗 医宗金鉴可以自学,选择人卫出版社2017年再版的是比较好的,不过我个人建议如果是自学中医,可以先看点偏于临证思路培养的,新四大经典上手比较友好,《黄帝内经》过于驳杂。

桃红四物汤组成 医家金鉴-儿科学卷

学中医经典怎么提高自己古文和医理的理解能力? 中医经典的学习,很难。一部《伤寒论》,从它撰写出来后已有1800多年,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成百上千,真正成名者,少之又少,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医家研究《伤寒论》及其他经典大都以经释经,从理论到理论,没有把经典的理论与临床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故不能有很好的成效。我认为学经典,去提高自己古文和医理的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于年轻人,背诵古文和经典著作是必须要做的基本功,而对于中年以上的学习者,多看古文和经典著作,不要去看注释,读书不求甚解,一次读不懂,没关系,多看几遍,其义自见,把经典当成小说来读,反复看几遍,古人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关键要有铁棒磨成针的毅力,持之以恒。2、当把经典看了几遍以后,再看着名医家对经典的注释条文,及当代医家学经典的心得,参考书目如《医宗金鉴》、《陈修园医学全书》、娄绍昆的《中医人生》、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等。3、它是学习经典提高理解能力的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经典,用经方,多临证,只有把经典经方用于临床,才能很快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自己诊疗疾病的水平,达到一剂,二剂已的效果。希望以上三点建议能对您学经典能有所帮助!

医家金鉴,这样的书,有收藏价值么,在同专业的,书里,算好的么 1、有。书挺好的。2、因为:A、是精装本。包装精良,印刷精美。纸质好,字迹清楚。B、2007年出版,到现在快10年了。C、大型当代医学系列卷书《医家金鉴》由中华医学会和解放军总医院联合组织编写。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两院院士吴阶平为《医家金鉴》题写了书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韩启德院士为该书题词“学术睿见,行医哲理”。《医家金鉴》共收集了中华医学会所属与临床相关的54个专科分会的1000余名医学专家撰写的文章。他们在书中总结的临床经验很有价值。D、《医家金鉴》共分10卷14册出版,包括:内科学(上下册)、外科学(上下册)、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全书共约1500万字。3、因为这套书总共是14册,如果你得到的是总共14册,则更好。

桃红四物汤组成 桃红四物方名始见于清代医家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六味药组成,是经典的活血化瘀方,且既可以活血也可以养血。。

古时候的人们如何应对破伤风? 感谢邀请。中国古代,对破伤风的了解是比较早的,治疗方法也很多。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部帛质医书,书名不详,作者亦不可考。因其中有“五十二病方”字样,遂被以《五十二病方》代为书名。这部书使用的篆体,应属公元前六-四世纪或更早字体。由此推断,此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医书,早于《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虽然此书被叫做《五十二病方》了,但实际上提到的病名有一百零三个,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尤其外科方面突出。使用的药物有二百四十七种。每个病名下面或一方,或多方,共有283方。因为帛书已残,推测应有方不低于300个。此书的病名里,包含了“破伤风”。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破伤风”,而是叫“伤痉”。书中说,“伤痉,痉者,伤,风入伤,身信(伸)而不能诎(屈)”。“伤而颈(痉)者…其病甚弗能饮者,强启其口,为灌之”。其描述的痉病(破伤风)的两个主要症状—枣角弓反张和牙关紧闭,恰是现代医学对破伤风主要症状的概括。书中收入了四个治疗“伤痉”的药方。这里不赘述。《五十二病方》发现于汉墓,说明其在汉代仍有重要影响。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中,亦载有“伤痉”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提出要祛风。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的介绍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主要内容:一、《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意在选取古今临床家于中医临证有裨益之经验,以资临床借鉴,宗此标准,古代文献之选辑,以明清文献为主。二、编排层次,每卷均先列古代文献,继以现论著文献(1949年尚在世者均列入现代医家)其下分列病种,进而胪述各家经验,古代医家一般以生卒时间为序,每病之下,系统论述者居前,医话医案居后,间有部分理论论述,或内容顺序不宜后置者,而提置于前,病下各家经验,多为一篇。间有数家因不便以一篇介绍者,未予合并。三、编入各卷中的医家均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故介绍从间,间或有生卒时间无考者,只得抱憾缺如。四、文献来源及整理者,均列入文后,未列整理者,多为老生先自撰,或所寄资料未列,或转抄遗漏,间亦有之,于兹恳请风谅。五、古代文献,以保持古籍原貌为原则,间有体例欠明晰者,则略作条理,少数文献乃原著之删节摘录,皆着眼实用,意在避免重复,把握要点。六、古代文献中计量单位,悉遵古制,当代医家文献则改为法定计量单位,一书两制,实有所因。七、历代医家处方书写,各有特色,药名强求统一,拟觉与原来风格不谐,故多遵原貌,不予划一。八、曾请一些老先生对文章进。

中医关于儿科方面有什么好书推荐?

天花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古时候的人又是怎样预防的? 据推测,最古老的天花应该起源于埃及和印度。现代医学研究人员已从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发现了天花存在的证据。在公元前1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等人的木乃伊头部就发现了天花疤痕,说明那个时候就有天花了。主流观点认为,公元4世纪天花从印度和埃及有向外传播。当时天花并不被人认识,世界上最早记述天花病的是中国晋代著名药学家葛洪。他的《肘后备急方》中有这样记述:“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剧者多死…”。当时把天花名为痘疮,又有“虏疮”之称,“虏疮”得名于建武年间南阳发生的抗胡战争,当时胡兵中流行天花(中原人称胡兵为虏),中原士兵有染,遂得此名。以这种说法,后人有推测天花可能是通过西北路上传入中国。另有学者据伏波将军马援在南征越南时感染此疾死亡的传说认为,天花是东汉时由越南传入的。虽说法不一,但对天花传入中国时间的认识上趋同于在东汉年代。古代人之对天花,多把其视为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公元九世纪,日耳曼军队入侵法国时,士兵感染了天花,统帅采取杀死一切患者的残忍手段以防止传染。在印度,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办法祈祷神灵。我国则早在宋代就有种痘预防天花的流传。清代医家。

#健康#伤寒论#中医#古中国#破伤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