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 学院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是立校之本”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深化教学改革,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国际著名大学教育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六个专业在内的电气信息类本科教学大平台,在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2003年开始实行按院招生,学生进院后的前两年不分专业,上统一的电气信息类教学大平台课程,2年后,学生可根据专业需求、个人志愿、学业成绩以及综合表现,在本院六个专业中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通过引进国外教材和师资,通过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学生交换,大力进行国际化办学试点也是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多年各种教学试点班实践的基础上,学院于2002年开设国际化教学试点班。该班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采用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主要的基础课程与部分专业课程采用最新原版教材并用英文授课学院十分注重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各种国际国内竞赛中屡获佳绩:2002年3月在“第2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中,我院学生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滑铁卢等一批世界名校的学生展开激烈。
上海交通大学的软件学院是属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吗?还是是一个一级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好不好 当然非常好,交大电子信息电器工程学院简称电院,是交大工科学院中最大的,也是全国最强的电信电气学院之一。交大电院中有不少专业的实力都位居全国前三,其中计算机软件,信息工程,自动化是全国第一,电气工程,电子,电磁等都是全国前三的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考研难吗? 考研结束了,作为一个二战生,能从第一年的260多分考到399被录取上海交大电子系的学硕还是蛮开心的,毕…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科简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199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所属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为国内首批计算机软件硕士点,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计算机软件博士点,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另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是国内首批的计算机应用硕士点,并于198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计算机应用博士点。2007年该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本学科是我国最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最早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最早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所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二级学科于1987年开始就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建立上海市优化与控制软件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以本学科为基础的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1988年和2001年两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34人,长江学者1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光通信与光器件、无线与移动。
请问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张卫东导师怎样?张卫东老师学术十分严谨,经常提醒我们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要多问多思考。例如,研究的问题的定义是不是完整,?
请问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里哪两个专业相对好点啊 1、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电子专业相对不错。2、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是解放前的电机工程系。50年代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分为电工与计算机科学系(三系)和电子工程系(四系)。1985年,三系和四系合并,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电工学院。下设电机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和电子工程系以及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光纤技术研究所、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1989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1987年,通过与国家水利电力部联合办学,以其中的电机工程系为主体成立了电力学院,电子电工学院遂更名为电子信息学院,并将精密仪器系(八系)并入。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后都可以从事一些什么工作啊 交大电院是很大的院系,内部设有好几个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控制等,这些基本涉及大部分的IT和电气领域,所以行业面很广。主要是IT企业,也可涉足金融等业界。至于职位,这涉及到个人能力以及机遇,很难说一定会怎么样。以交大的金字招牌,能力强一点的毕业没多久直接就是中高管理层、部门主管。业界精英比比皆是。
急!!!请问上海交大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专业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怎么样? 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4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5%,海外博士占17.8%),其中教授(含研究员)115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53名。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千人计划”5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学院瞄准国际前沿科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年度科研经费持续快速增长,访问学者。学院承担着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十五”攻关军口、预研及“973攀登计划”等重大项目。2006年,SCI收录166篇,SCIE收录407篇,EI981篇,ISTP收录582篇引文153篇,核心期刊1068篇。申请专利197项,公开195项,授权专利117项。科研经费达10409万元。学院现有博士生812名,硕士生1799名,本科生3371名。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5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竞赛最高奖。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赴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