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超声波穿透法优缺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哪个强?要推导过程.

2020-10-04知识7

超声检测的优缺点 超声2113检测法优点是:穿透能力较大,如在钢中的有5261效探测深度可达41021米以上;对平面型缺陷如裂纹、夹1653层等,探伤灵敏度较高,可测定缺陷的深度和相对大小;设备轻便,操作安全,易于实现自动化检验。超声检测法缺点是:不易检查形状复杂的工件,要求被检查表面有一定的光洁度,并需有耦合剂充填满探头和被检查表面之间的空隙,以保证充分的声耦合。对有些粗晶粒的铸件和焊缝,因易产生杂乱反射波而较难应用。超声检测是指利用超声波对金属构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查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用发射探头向构件表面通过耦合剂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构件内部传播时遇到不同界面将有不同的反射信号(回波)。利用不同反射信号传递到探头的时间差,可以检查到构件内部的缺陷。扩展资料:超声检测原理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千赫的机械波。在超声探伤中常用的频率为0.5~10兆赫。这种机械波在材料中能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传播,遇到声阻抗不同的异质界面(如缺陷或被测物件的底面等)就会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形转换。这种现象可被用来进行超声波探伤,最常用的是脉冲反射法,探伤时,脉冲振荡器发出的电压加在探头上,探头发出的超声波脉冲通过声耦合介质(如机油或水等)进入。

超声波穿透法优缺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哪个强?要推导过程.

超声波传感器的优缺点有哪些? 一、优点:超声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阳光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显著反射形成反射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基于超声波特性研制的传感器称为“超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方面。二、缺点:由于压电材料的居里点一般比较高,特别是诊断用超声波探头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功率较小,工作温度比较低,可以长时间地工作而不失效。医疗用的超声探头的温度比较高,需要单独的制冷设备。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制造晶片本身。机电耦合系数大,灵敏度高;反之,灵敏度低。1、现在的超声波传感器频率都相对固定,例如40KHz的传感器,只能用在38-42KHz上,其它频率的也类似,目前几乎见不到频域范围广的传感器,例如40KHz~500KHz这样的产品;2、驱动电压较高,一般100Vp-p到1500Vp-p之间,在很多低压设备上需要脉冲变压器升压,但也会随之带来一些复杂问题。如果有3~5V低压驱动(较大功率)的传感器就更好了;3、灵敏度,最好能再高一些;

超声波穿透法优缺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哪个强?要推导过程.

穿透法探伤的优缺点及应用

超声波穿透法优缺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哪个强?要推导过程.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穿透能力哪个强?要推导过程.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约等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但它的穿透性又很好,怎么理解这句话啊? 超声波与普通声波一样都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递.之所以叫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时,振动的频率比普通声波快得多.打个比方,两个人跑步,速度都很快,但跑步的方式不一样,一个人是大步流星式跑,每跑一步都跨很大一步,这就类似普通声波.另一个人是小步跑,但换脚频率很快,这就类似于超声波.请看图,图上方是普通声波,每次在空气中振动时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下方的超声波振动时间很快.为什么超声波会比普通声波衰减快?你看看两张图,两种声波跑相同的时间,超声波所跑过的路径绝对比普通声波要长,所以同样的传递方向同样的时间超声波损耗更多.为什么传播距离短,同样道理看波形就能明白,因为超声波振荡次数太多消耗了能量,就跑不了太远了.至于你所说的穿透与不穿透的问题可以这样来理一拳打在钢板上,力量将被反弹,这时你能感到明显的痛.但如果一拳打在绵花上,力量将被吸收.按这个原理,如果有一个仪器,能向一个方向发出超声波,并且能收集反方向发回来的声波.当向钢板发射声波时,声波将百分百回弹,这时仪器收到的声波跟发出去的一模一样.这时候,我们可以肯定前方物体是钢板.如果前方物体是一团绵花,将很少有声波返回.每种物体根据其特点都有不同的返回声波量,因此可以利用。

#声波#超声波探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