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永乐暗刻龙纹微型玉壶春 永乐青花浮雕龙纹玉壶春瓶

2020-10-04知识7

明成化瓷器鉴定与鉴别 本文由粤月约编辑整写,如果不妥或者沟通请联系本人,未经本人同意请切勿转载。

永乐暗刻龙纹微型玉壶春 永乐青花浮雕龙纹玉壶春瓶

永乐青花热水瓶是真的吗 假的,明代永乐年间根本不可能有青花热水瓶这种器型,这完全是造假者的臆造。造假者的这种行为,不仅低级拙劣而搞笑,甚至可以说,是对为我们今人留下了众多古代艺术杰作的。

永乐暗刻龙纹微型玉壶春 永乐青花浮雕龙纹玉壶春瓶

看看这是 永乐甜白釉瓷在明代早中期比较流行,为皇家独享器物。民间时有仿造,但工艺甚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官家仿造比较成功,几可乱真,晚清民国仿品次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收藏热度上升,现代仿品较多,仿真度高,以赝充真的市场现象层出不穷,许多初涉收藏的人为之“打眼”。如何甄别赝真之器呢?笔者结合多年的鉴赏研究,有些心得,今将其展示出来,供方家探讨:一、从器型上看:永乐甜白釉瓷器,以碗、盆、高足杯、小型梅瓶、僧帽壶多见,双耳瓶、玉壶春瓶、荷叶盖罐、爵、扁壶以及波斯型执壶、盏托、盖豆、花浇、印台、圆筒型器座、鸡心扁壶、葫芦瓶、小盏、军持等器物也有生产。这些器型与永宣时期青花器物形制特征基本一致。清代仿品器与清代各朝形制相似,特别是官仿官器,工艺精湛、修胎规整,有的工艺水平超过永窑,这一点也是区别明清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仿品绝大多数与明永乐甜白器型相似,但外形呆板,做工粗糙,一眼便知真假。二、从胎釉看:永乐甜白器是在枢府瓷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在炼胎上,增加高岭土的比例,并经过多层过滤淘炼,去除杂质,使胎体韧性加强,拉坯更薄,更细白,同时增加铝的成分,使烧制温度升高,多数永乐甜白器处于半脱胎。

永乐暗刻龙纹微型玉壶春 永乐青花浮雕龙纹玉壶春瓶

永乐暗刻龙纹微型玉壶春 到代白釉玉壶春瓶。

青花瓷底部落款? 明洪武-没有落款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38666261明建文-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明永乐-楷体落款(永乐年制)明洪熙-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明宣德-楷体落款(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明正统-(空白期)没有落款明景泰-(空白期)没有落款明天顺-(空白期)楷体落款(极少)(大明天顺年制)明成化-楷体落款(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明弘治-楷体落款(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明正德-楷体落款(正德年制)(大明正德年制)明嘉靖-楷体落款(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明隆庆-楷体落款(隆庆年制)(大明隆庆年制)明万历-楷体落款(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明泰昌-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明天启-楷体落款(极少)(天启年制)(大明天启年制)明崇祯-楷体落款(极少)(崇祯年制)(大明崇祯年制)清天命-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清天聪-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清崇德-仍没发现有当朝青花清康熙-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康熙年制)(大清康熙年制)清雍正-楷体落款,篆体落款(雍正年制)(大清雍正年制)清乾隆-楷体落款(乾隆年制),篆体落款(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清嘉庆-楷体落款,篆体落款(嘉庆年制)(大清嘉庆年制)清道光-楷体。

如何鉴别清道光瓷器的真伪 如何鉴别清道光瓷器的真伪 其实,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玉壶春瓶的元代青花 玉壶春瓶 1956年常德市蒙恬将军形象出土。高30cm,口径8.4cm。此瓶造型优美,撇口,细长颈,圆腹且下垂,圈足,形体秀美。饰釉下青花。内口沿绘如意头,圈足为卷草纹、腹部主纹为人物故事。中间头戴凤尾高冠、身着甲袍的武将正是蒙恬。后立武士双手握书有“蒙恬将军”的大旗。前一武士抓一跪着俘虏,另一武士似作汇报,人物间点缀以怪石、篱笆、芭蕉、竹叶、花草等,画面繁而不乱。此瓶为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武士所举的旗子即《元史·舆服》所载的火焰纹牙旗,此旗与元巽申《大驾卤薄图》上的牙旗相同,属典型的元代风格。军士兵所穿的戎服即蒙古人穿的一种民族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蒙恬所着的当是“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下摆宽大、折有密裥,腰部系以宽阔围腰,这种服饰是身份较高的军官才能穿用。蒙恬头上的翎子是中国戏剧表演的一个重要头饰,是一种极具可舞性的戏剧服饰,凡是看过京剧《吕布戏貂蝉》的人都会对吕布用翎子戏貂蝉的细节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因为古代武士的盔冠常以尾翎为饰,称为鹖冠。喇叭口,细长颈、胆腹、圈足略作外撇,高27.5,口径8.5,底径8.2厘米。。

釉里红是什么? 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绘瓷,是用铜红釉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根据这一定义要素,有人认为早在唐代,长沙窑已出现釉里红品种。不过我们熟悉的釉里红一般认为始于元代景德镇窑,其工艺与青花相同,只是所用彩绘原料不同。釉里红要烧成发色纯正,对窑温的控制要求特别高。所以元代釉里红大多成斑块状,好像烧糊了似的。到明洪武时,釉里红技艺有了长足进步,烧出不少精美的彩绘器,洪武朝釉里红的名气盖过了青花。郎窑红:是清代康熙朝创烧的铜红釉品种,因当时督管窑务的江西巡抚是郞廷极,故称为郎窑红,刚才说了釉里红上罩的是透明釉,而郎窑红本身就是铜红釉。一般色彩艳丽,玻璃感强,因口沿流釉,足端积釉,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钧红:钧窑釉质为窑变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即便同样的铜红釉,烧成后的呈色效果可能也大相径庭。自宋以后,钧及仿钧釉很多,名称同为钧窑窑变红釉,效果也大不同。但一般都有乳浊失透肥厚的特点。

#陶瓷#大明#釉里红#蒙恬#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