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20-10-04知识1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什么意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 语出《论语》,意为: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则 属于论语的什么篇? 出自论语的学而,《学2113而》是《论语》第一篇5261的篇名。译文:孔子说:“弟子4102们在父母跟前1653,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扩展资料: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说明,孔子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文化学习只是第二。实际上,历史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前,“识”排在后,这是阶级的需要。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参考资料:_论语·学而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什么意思? 共3 意思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少说话,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义道德的人。。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哪里 出自于2113:《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学而》是《5261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4102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1653方面。一、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释义: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二、广为流传的《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扩展资料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二、《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三、《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重师长,谨慎做人,言而有信,有博爱之心,仁义之德.为人的基本准则做到后,再多读些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做人原则是才最大的智慧.

弟子 入则孝 出则弟 谨为信 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 做弟子的,回家则孝敬长辈,出门尊重兄长,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心。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弟子入2113则孝,出则悌,谨而信5261,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4102语的学而,《学而》是1653《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出自论语的学而,《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结合上段话,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论语》有很多谈及“孝”与”悌“的话.比如: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父在观其志,父没视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4、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5、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6、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7、切切偲偲,兄弟怡悦,可谓士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1.6》) 1、(1)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2)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2、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这表明,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解析:关键词或采分点1、(1)入:在家 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2)言而有信:说话诚实恪守信用。2、孔子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

#论语#国学#入则孝#孔子#道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