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岩石构造变形成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举例

2020-10-04知识20

岩石成因 (一)非岩浆成因的超镁铁质岩非岩浆成因的超镁铁质岩包括造山带超镁铁质岩、蛇绿岩中的超镁铁质岩、呈包体形式产于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的超镁铁质岩、大陆岩石圈剖面下部以及大洋核杂岩中的超镁铁质岩。它们要么是在构造作用下“冷”侵位到浅部的,要么是以包体等形式通过火山岩浆作用携带到地表的。造山带超镁铁质岩岩石类型以二辉橄榄岩为主,少量的尖晶石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橄榄岩中常常发生页理和辉石岩层理(Kaczmarek et al.,2008)。该类超镁铁质岩常常形成于不同温度下的高压-超高压环境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中低压环境,它们是被经历了玄武质岩浆提取后的残余地幔物质。造山带橄榄岩大多数形成于陆壳向地幔深俯冲过程中(60~120km),并伴随着脆性或者韧性变形转移到地壳下部。对于高压-超高压环境的地幔橄榄岩,其原岩起源于较浅(斜长石橄榄岩)或中等(尖晶石橄榄岩)地幔深度(20~50km),随着板片继续深俯冲,将会进入地幔深部并发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如果俯冲深度足够,这些地幔橄榄岩将出现石榴子石等矿物组合,并具有与发生榴辉岩化作用的围岩一致的重结晶年龄(Brueckner&Medaris,2000)。而对于高温地幔橄榄岩,其主要起源于中低压环境。

岩石构造变形成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举例

岩石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探讨 (一)岩石成因类型1)二长花岗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16235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和主要特征值反映岩体为次铝的钙碱性花岗岩,是壳幔混合源I型花岗岩类,而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则更多地反映壳源特征,具有一定的矛盾。2)A-C-F图解(图3-14)投点落在了I型与S型花岗岩分界线附近,也表明具有I型和S型过渡类型花岗岩特征。3)依据δEu-(La/Yb)N图解(图3-15),侏罗纪花岗岩落入I型区,为壳型花岗岩。综合上述诸特点,显示侏罗纪斑状二长花岗岩体总体为钙碱性系列I型与S型过渡类型花岗岩。(二)构造环境探讨1)依据R1-R2图解(图3-16)侏罗纪斑状二长花岗岩体落在同碰撞花岗岩区及其附近,基本属碰撞造山的挤压构造环境。2)微量元素Nb-Y,Rb-(Yb+Nb)关系图解(图3-17)显示侏罗纪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图3-14 A-C-F判别图解(底图据P.Bowden等,1982)图3-15 δEu-(La/Yb)N图解图3-16 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底图据R.A.Batchelor等,1985)综上所述,边缘相二长花岗岩和中心相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特征值,形成时代也基本相同,因而可以判断它们是在同一次侵位过程中形成,因其在岩体中就位的。

岩石构造变形成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举例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举例 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的形成主要特点见下表:类 型 形 成 过 程 特点,举例 矿产 举例 岩 浆 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

岩石构造变形成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举例

岩石成因及其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小兴安岭东南地区的早中生代二长花岗斑岩中发育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微细粒闪长质包体(MME型)和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同深成作用岩墙—中基性闪长(玢)岩、酸性脉岩等脉岩群。由此可知岩体具显著的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特征(包体、同深成作用岩墙成因详见本章第一节的三、七部分)。在哈克图解(图3-23)上岩石的A12O3、TFeO、TiO2、MgO、Na2O与SiO2呈良好的负相关线性关系,而K2O为正相关关系,其他CaO、MnO、P2O5线性关系不明显。岩石常量元素含量、比值等特征与Maniar(1999)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对比,介于大陆碰撞花岗岩(CCG)、后造山花岗岩(POG)之间,但与POG更为相似(表3-14)。岩石在Na2O-K2O图(图3-24)中,大多数岩石落入A型花岗岩区。岩石在微量元素Sr-Yb图中大多数落入低Sr高Yb的南岭-浙闽型花岗岩区(图3-25),可能说明其形成与碰撞后崩塌-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底侵幔源岩浆作用有关(张旗等,2005、2009)。图3-23 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岩石哈克图解(图例同图3-21)表3-14 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岩石化学参数特征表岩石在微量元素Rb-(Y+Nb)和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图3-26)中均落入碰撞后花岗岩(POG)区。岩石在多阳离子R1-R2构造环境。

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1.岩石成因类型探讨小兴安岭东南地区的碱性花岗岩矿物组合以条纹长石、石英为主,铁钠闪石、星叶石、霓石、斜长石等,见铁钠闪石、霓石等碱性暗色矿物,岩石中出现较自形的高温锥状石英,以及晶洞构造,碱性花岗岩包裹体测温成岩温度750℃~1050℃(表3-19),略高于正长-碱长花岗岩,反映出高温岩浆浅部就位结晶的A 型花岗岩的主要特征(Eby,1990;卢成忠等,2006;吴锁平等,2007)。岩石具富Si、富碱质和富Al和低Ca、Mg的特点,碱性花岗岩岩石的主要氧化物SiO2、Al2O3、Fe2O3、FeO、MgO、Na2O、K2O等含量(表3-15、表3-18),与世界A型花岗岩平均值最为接近(Whalen,1987;King et al.,1997;吴锁平等,2007)。岩石的NK/A(分子数比)大多数为0.98~1.12>;0.85,符合Whalen(1987)的划分碱性和偏碱性花岗岩的界限。在(Al2O3+CaO)/(TFeO+Na2O+K2O)-100(MgO+TFeO+TiO2)/SiO2图中均落入碱性岩区(图3-31),与张广才岭地区的晚三叠世毛家屯、密林岩体和大王折子等典型碱性花岗岩一致(黑龙江省地质志,1993;彭玉鲸等,1995;Wu at al,2002;孙德有等,2005)。岩石的稀土配分曲线呈轻、重稀土均较为平坦、前者略向右缓倾斜的、铕亏损的“海鸥型”和微量元素。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举例 岩石是一种或2113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5261分。按其成因分为三4102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1653和变质岩。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块状、流线、流面、气孔、流纹、条带状 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如板状层理、交错层理,互层;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波痕、石盐假晶、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

#岩石#橄榄岩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