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亚的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云南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2020-10-04知识3

有关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是a印度共有三种气候类型,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印度河主要流域是在巴基斯坦,流经巴基斯坦全境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但是它位于印度东北部,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边上,布河在西藏又名雅鲁藏布江

南亚的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云南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气温低、气压低。多露、多风。由于高山上的气候在一曰之间的变化多端,无论是在夏季或冬季,经常雾涌至而将整作山陷入一白茫茫的世界里。将四周的能见度突然间降低,使人易于迷季里遭遇大雾,原已低的温度,再加上雾所带来的潮湿空气,使暴露在外的表皮易于。高山上地形起伏相差悬殊,地面接受太阳辐射热及由于热力分配不平均,所以经常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又因为高山上对空气流动阻力较风大而多。冬季降霜雪,夏季多热雷雨。降雨之际多冰雹。高山上的夏季热雷雨多在午后。非地带性气候指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高山气候)。该气候区垂直自然带同赤道向两极出现的水平自然带相类似,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海拔高度以及所处的纬度有关。其基带与水平地带性决定的自然带一致,雪线高度与气温称正比,与降水成反比。山地气候的主要特点:①大气压力按指数律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晴空条件下,无雪盖的高山白天。

南亚的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云南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云南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南亚的高原山地气候特点 云南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南亚和东南亚的气候区别及原因 南亚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同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气候特点相似性的基础上,从气温、降水和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之间又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印度半岛全年气候暖热,冬季较暖和,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8℃以上。夏季十分炎热,最热月均温一般在28℃以上,尤其是内陆达30~34℃,而且热季较长。达6~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较小,在5~7℃之间。年降水量相对其他热带季风地区较少,特别是内陆,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甚至在600毫米以下只有西高止山和东北部山地西坡较多,可超过3000毫米以上。如东北部乞拉朋齐年降水量竟多达10.824毫米,成为世界“雨极”之一。但季节分配不均,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约占年降水量80%以上。雨季来得迟,一般始于6月,且具有爆发性特点,如孟买5月降水量只有17.8毫米,至6月降水量就猛增到458毫米。雨季退得慢,一般在10月。每年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10%以下。一年中形成十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且旱季时间比雨季长,自然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热带旱生植物和灌丛等为主,分布于印度半岛内陆,占地面积广。而热带雨林主要集中于西高止山和东部山地西坡,占地。

南亚有三大地形区,其地势特征是A.北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B.中部高,四周低C.东部高,西部低D.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学习方法网】(xuexifangfa.com)成立于2009年5月12日。学习方法网致力于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方法,提供:高中各科学习方法指导、高考辅导等各种在线学习服务。

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D南亚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地 平原 高原,小麦和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2113高而降5261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4102高度内,湿度大、多1653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哪,有什么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特点: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冷”。高原山地气候是指受高度和山脉地形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地方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