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律诗拗句有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那么平平仄仄平仄平,可以吗?有什么区别吗? 平平仄仄平仄平 可用吗

2020-10-04知识5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样的句式,算出律吗?

关于对联对仗的平仄规律,对联有韵脚吗? 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共四个声调.平是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元代后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中,而平声逐渐演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近代汉语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中的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声、去声(指标准拼音中的三、四声)的称为仄声.有些原在古汉语中属入声的字现在虽归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根据这个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为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关系一阴一阳.平仄相替产生节奏,由此也就产生了汉语的音韵之美.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联、下联也要交替,即上下联相应的位置必须平仄相对.字音的对仗加上字意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会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韵味和谐.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对吗 这种句式是可以的。因为七律的仄起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带括号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所以这种句式是可以的。并且这首诗并不存在以上几位所说的 读音和我们现在不。

仄仄平平平仄平是拗句吗? 依律规来讲,当然是拗句,但事实上古人所用为多,规不罚众,也就不视为出律,可以这么写,不需救。后补:抱歉抱歉,我这错看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或“平平仄仄平仄平”了。你这个本来就没出律。

律诗拗句有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那么平平仄仄平仄平,可以吗?有什么区别吗? 律诗拗句有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型,那么平平仄仄平仄平可以吗?回答都不大满意或者说不完整,我自己认为平平仄仄平仄平句型是可以作为拗句使用的。诗歌韵律起源于诗经。诗词分古体和近体。先说古体。最早的时候,诗歌就是劳动号子,茶余饭后的嗓门,只讲韵律,不讲平仄。怎么顺口,怎么唱。比如《诗经》里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韵律中的苍、霜、方,都是韵脚。唱起来顺口,合辙押韵。也就是说,早期的诗歌只带音乐属性,没有平仄概念。有人说,中国诗词讲韵律,外国有韵律之说吗?西方诗也有讲韵律的,比如著名的十四行诗,就是讲韵律的,不过把韵律叫商籁。商籁体提出的也是音乐韵律美。和平仄无关。平仄是从曹植开始建立雏形。曹植是魏晋奇才,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实际上曹植是和苏轼,李白齐名的仙才。他在研究印度佛经的时候,创造了“梵呗”发音法,这就是汉语音韵学的开端。大诗人沈约根据“梵呗”发音法,创造出了《四声韵》平上去入。把这四声的字音符一样用在诗词上,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一时众相效仿,流传开来。并据此创出宫体诗,历史上叫“齐粱体”。还有永明体和汉武帝的柏粱体,都属于古体律诗。对平仄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可否对平仄平平仄平平

#读书#文化#平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