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述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及其特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2020-10-03知识6

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二是英雄史观,英雄决定历史发展。

简述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及其特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简述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及其特点. 归结起来,主要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是我的精神(感觉、观念、情感、意志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确定为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这个“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简述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及其特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历史唯心主义的形态 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的理论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主张人的意志、愿望决定历史变迁。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 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荒谬的唯我论,因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

简述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基本历史形态及其特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世界历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