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植物病原细菌主要类群 如何理解植物病原细菌学?

2020-10-03知识6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主有哪些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植物病害病原物是能侵染寄生于植物体并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生物。多为异养型的非专性寄生物。病原物虽具有致病能力,但不是形成植物病害的决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能否导致发病,还决定于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病原细菌主要类群 如何理解植物病原细菌学?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属于薄壁菌2113门和厚壁菌门的20余属。其中最5261重要的是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布4102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欧文1653氏菌属(Erwi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劳尔氏菌属(Ralstonia)、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等。致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引起的根癌病,胡萝卜欧文氏菌(Erwiniacarotavora)引起的软腐病,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引起的斑点病,茄劳尔氏菌(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引起的黑腐病,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oryzaepv.)引起的稻白叶枯病等都是著名病害和重要防治对象。以拟南芥与丁香假单胞菌为模式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病原菌与植物互作,取得许多新发现。

植物病原细菌主要类群 如何理解植物病原细菌学?

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主要有病毒、真菌和细菌这三类。

植物病原细菌主要类群 如何理解植物病原细菌学?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由微生物2113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重要的生态5261学及重大的经济意4102义。能寄生于植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1653动物都属于植物病原微生物。在轻微条件下它们只引起植物生长的失调并降低其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活和竞争能力;严重时则会导致植物死亡、大幅度减产和饥荒。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专一性。不同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宽窄不同,有些病原菌只危害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另一些病原菌的专一性较低,它们常能寄生于多种不同的植物。有些病原菌除了寄生以外,在没有适合的寄主时,还能营腐生生活,它们属于兼性寄生的类群。在植物体内大量发展的病原菌通过各种途径干扰植物的正常功能并引起病害的典型症状。例如,植物叶组织坏死造成叶斑;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解体造成溃疡和腐烂;气孔或输导组织被病菌侵染后可导致萎蔫和枯萎;叶绿素合成代谢的破坏则造成植株缺绿;病原菌产生的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类物质可使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而产生畸形、树瘿等特殊形态。植物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之后常常会给某些条件致病菌造成侵染的机会,两类微生物的双重侵染又进一步加重了对植物的损害。植物病害对农业、林业及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

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的主要途径 病原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即非生物(非传染性)病原,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即生物(传染性)病原。。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是什么? 由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及重大的经济意义。能寄 生于植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都属于植物病原微生物。在轻微条 件下它们只引起植物生长的失调并。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及性状是什么样的? (1)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菌体杆状,有1根或几根极鞭,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氧化酶反应一般为阳性。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灰白色,有的能产生荧光性色素。DNA中G+C含量为58%~70%。病害症状主要是叶斑、叶枯和萎蔫。重要的病原菌有青枯假单胞杆菌(P.solanaearum)等。(2)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菌体杆状,有1根极鞭,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氧化酶反应弱或阴性。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DNA中G+C含量为63.5%~69.2%。主要引起植物的叶斑和叶枯,少数引起萎蔫,如稻白叶祜黄单胞杆菌(X.compestrispv.orzae)、棉花角斑黄单胞杆菌(X.campestrispv.malvaccearum)、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X.ampestrispv.campestris)等。(3)野杆菌属Agrobateriem)菌体杆状,有1~4根周鞭,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严格好气性,氧化酶反应阴性。在培养基上形成黏性的白色菌落。DNA中G+C含量为59.6%~62.8%。常引起木本植物的瘤肿和发根等畸形症状,如癌肿野杆菌(A.tumefaciens)。(4)欧氏杆菌属Erwinia)菌体杆状,周生多根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多为兼性厌气性,氧化酶反应阴性。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白色。DNA中G+C含量为50%~58%。为害。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类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根据目前公认的五界生物分类系统,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由于原核生物形态简单、差异较小,内部的分类系统还不完善。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分类系统。一、分类单元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并不独立于原核生物之外,其命名原则、分类方法、分类单元和分类系统与原核生物相同。界、门、纲、目、科、属、种。细菌属的特征:形态特征和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遗传性状。种(species)的概念:种是许多具有共同特征的菌系组成的群体,通常这些菌系与其它菌系有很大的区别。基因种—细菌分类学家,分类种—植物病理学家。亚种(subspecies):指在种下类群中在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性状有一定的差异的群体。菌系(strain):是由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单个菌落繁衍的后代组成。模式菌系(type strain):是种的命名菌系,由它以及和它相似的其它菌系组成种。由于细菌的种的概念包含人为的主观判断,因此,细菌种的表型和遗传特性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目前认为根据遗传的相关性来定种更为客观。致病变种(pathovar,pv.):在细菌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的组群。生化变种(biovar):是种内的菌株。

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能寄生于植物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都属于植物病原微生物。在轻微条件下它们只引起植物生长的失调并降低其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活和竞争能力;严重时则会导致植物死亡、大幅度减产和饥荒。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专一性。不同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宽窄不同,有些病原菌只危害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另一些病原菌的专一性较低,它们常能寄生于多种不同的植物。有些病原菌除了寄生以外,在没有适合的寄主时,还能营腐生生活,它们属于兼性寄生的类群。在植物体内大量发展的病原菌通过各种途径干扰植物的正常功能并引起病害的典型症状。例如,植物叶组织坏死造成叶斑;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解体造成溃疡和腐烂;气孔或输导组织被病菌侵染后可导致萎蔫和枯萎;叶绿素合成代谢的破坏则造成植株缺绿;病原菌产生的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类物质可使局部组织细胞过度增生而产生畸形、树瘿等特殊形态。植物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之后常常会给某些条件致病菌造成侵染的机会,两类微生物的双重侵染又进一步加重了对植物的损害。植物病害对农业、林业及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一种作物在某一特定地区种植的可能性,在病害高发区。

如何理解植物病原细菌学? phytobac teriology何礼远研究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的科学。是植物病理学和细菌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植物病原细菌有300种左右,目前国际上已确认的约250个种、亚种(subspecies)和致病变种(pathovar)。有些种类因尚不能人工培养,无法鉴定并明确其分类地位。简史荷兰吕文虎克(A.van Leeuwenhock)于1683年发现细菌,但未能证明细菌与植物病害有关。1850年德国米泽尔里奇(Mistcherlich)借助显微镜观察到活动的液状体能引起马铃薯细胞壁崩解,认为可能是一种弧菌(Vibrio)。他被公认是第一个发现细菌可引起植物病害的科学家。美国的布雷尔(Thoma J.Burrell)于1877年在伊利诺斯州证明梨和苹果的火疫病是由细菌引起,且用病树上的胶状溢脓进行人工接种获得了成功。奥热尔(J.C.Arthur)于1885年在纽约州采用火疫病的纯培养细菌进行人工接种和再分离,从而证实细菌是植物病害的先例。美国F.史密斯(Erwin F.Smith)对瓜类萎蔫病、甘蓝黑腐病和茄科植物青枯病等多种细菌性病害作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并与德国费歇尔(A.Fischer)于1905年出版了《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Bacteria in Relation to plant Diseases)一书,是世界上第一本植物细菌病害的专著。

#植物#细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