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怎么防止小瓜虫病

2020-10-03知识4

淡水小瓜虫病治疗方法 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1chthyophthinus multifi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该病对淡水养殖。

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怎么防止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白点病)如何防治? 放养前鱼池采用生石灰消毒,鱼种进池前应消毒,放养 密度要适当,这样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发病初期,用 60?80毫克/千克的甲醛溶液浸泡病鱼10?18分钟,隔天 再进行一次。

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怎么防止小瓜虫病

有谁知道对小瓜虫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小瓜虫是很难杀的,这跟小瓜虫的特性有 一定的关系,对于小瓜虫来说没有灭杀它的特效药,因为小瓜虫在后期会在体表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药物很难穿透这个外壳渗透进去,其次小瓜虫寄生会刺激鱼体表粘液分泌,本来保护鱼的粘液却用来保护小瓜虫了,有了这两层的保护所以药物就很难杀死小瓜虫。对于小瓜虫来说前期做好防控工作是主要的。1、放苗之前彻底清塘、改底。2、稳定水源。使用碳源、氨基酸等肥水产品把水色培育起来,保持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多样性。3、放苗之后服用一些保肝药物,同时拌料内服乐畅桉树精油。乐畅桉树精油采用澳大利亚进口的桉树精油为原料制成。对于多种寄生虫都有明显的趋避作用,能够破坏寄生虫的细胞膜的结构从而达到灭杀作用。因为植物提取的,他是安全无毒的,不会影响鱼的摄食和健康。也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怎么防止小瓜虫病

如何去防治小瓜虫病,今天的这篇经验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如何防治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防治海水鱼白点病(小瓜虫病)? 病原:为刺激隐核虫,又叫“海水小瓜虫”。隶属隐核虫属,寄 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病鱼一般表现为身体不适,经常与池底或池壁。

怎样防治海水鱼白点病(小瓜虫病),今天的这篇经验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怎样防治海水鱼白点病小瓜虫病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鱼得小瓜虫病如何防治 小瓜虫病治不了,它是吸收草鱼体内营养存活,草鱼受不了了时候转圈圈,然后死亡。一般都是从外面进鱼苗带来的,但可以防,就是鱼苗下塘的时候,用食盐水消毒,浓度稍高点,。该东东受不了高盐就从鱼苗的身上脱离到水里,这样就可以把小瓜虫去掉了。

小瓜虫病(白点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小瓜虫侵入鱼的2113皮肤和鳃的上皮5261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4102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1653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囊泡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引起鱼的大批死亡。放养前鱼池采用生石灰消毒,鱼种进池前应消毒,放养密度要适当,这样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发病初期,用60~80毫克/千克的甲醛溶液浸泡病鱼10~18分钟,隔天再进行一次,换池饲养。鱼病暴发时,可用硝酸亚汞2毫克/千克浸洗或全池遍洒,遍洒浓度为0.1~0.2毫克/千克。也可以用0.2~0.4毫克/千克的孔雀石绿液浸洗。

鱼的小瓜虫病要如何防治呢? 黄颡鱼养殖的寄生虫病已严重危害黄颡鱼的生长,尤其是小瓜虫和车轮虫。其中小瓜虫正在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小瓜虫主要爆发于冬季和春季低水温期,病情严重时,全身布满小白点,体表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好像身上撒了一层盐的结晶,且粗糙不平,镜检会发现鳃部和皮肤有大量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极有可能全军覆没!【1】为什么黄颡鱼感染小瓜虫后难以治疗呢?1、当黄颡鱼身上寄生小瓜虫时,病虫体通常引起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一旦幼虫钻入黄颡鱼皮肤或鳃之后,药物就难以进入对它们起作用了,因为此时有皮肤、鳃的上皮和粘液的保护。大量的粘液造成鳃呼吸困难,从而造成黄颡鱼缺氧而死(所以虫不是将鱼咬死的,而是让鱼受尽折磨而亡的)。2、当黄颡鱼出现小瓜虫,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杀虫药,殊不知高毒性、高渗透性的农药、重金属等药物对于无鳞鱼都有很强的刺激性。黄颡鱼是无鳞鱼类,对常用杀虫药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使用后易发生应激、中毒和脱粘,对鱼体本身有一定的伤害。3、外用杀虫药时更是如此,外用杀虫剂对小瓜虫的灭杀作用非常有限,杀虫浓度不足,往往反而诱发小瓜虫繁殖加快,如果加大杀虫浓度,鱼类则会受到很大伤害。比如使用硫酸铜来杀小瓜虫,会。

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采用生石灰清塘、鱼种消毒、合理放养等 生产措施,可防止小瓜虫的传播;(2)每立方米水体用生姜、辣椒粉制成的姜辣水全池遍洒;(3)发病初期 每立方米水体用福马林药浴病鱼。

#白点病#黄颡鱼#小瓜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