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谁能简述一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突触后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2020-10-03知识4

试区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引发原因不同211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递质5261是Ca2+内流4102引发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1653放递质是Cl-内流引发的。2、递质释放方式不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3、机制不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产生的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4、产生结果不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容易兴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更不容易兴奋。扩展资料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猫脊髓运动神经元中,刺激对应Ia群的向中纤维时所产生的EPSP在1 1.5毫秒内达顶点,以后则大致按指数函数下降,10-20毫秒内回到静息电位水平。这时,突触后膜在化学递质作用下,引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Na+),导致Na+内流,出现局部去极化电位。称此电流为突触后电流(post-synaptic current),结果发生膜电位变化,亦即产生EPSP。递。

谁能简述一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突触后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具有2113以下区别:1、概念不5261同。局部电位:细胞受4102到阈下刺1653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2、刺激的原因不同。动作电位是阈下刺激引起;而局部电位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引起。3、特征不同。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征:① 不是“全或无”的;② 电紧张扩布;③ 没有不应期,可以叠加:包括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局部电位具有以下特征:① 具有“全或无”现象;② 脉冲式传导;③ 时间短暂;④ 有不应期。4、原理不同。动作电位:Na+少量内流;局部电位:Na+大量内流。

谁能简述一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突触后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终板电位 动作电位 阈电位 局部电位 突触后电位 区别不是要定义,是要它们之间的区别

谁能简述一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突触后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区别

谁知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动作电位相同吗 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经典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与突触间隙.兴奋传导至上一个神经元末梢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后膜上受体结合而导致膜电位的变.

终板电位 动作电位 阈电位 局部电位 突触后电位 区别 电位分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也叫局部电位或电流)。终板电位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肌细胞膜(这里叫接头后膜或终板膜)上的局部反应;突触后电位是经典的化学突触,突触后膜上的局部反应。这两者的区别,一个在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另一个在经典的突触的突触后膜;相同点是:都是局部电流。动作电位是区别于局部电位的一种电位,区别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改变,同一细胞上传到不衰减,具有不应期,不具有时间和空间总和,要阈或者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局部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是电紧张性电位,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传导有衰减性,没有不应期,可以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不需阈或阈上刺激就可产生。阈电位是个电位数值,是指在阈刺激下产生的的动作电位的大小,一个数值而已。

#细胞膜#动作电位#突触传递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