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顶板突水事故 在矿井导水通道中会发生突水事故,其中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

2020-10-03知识6

奥灰水突水前有哪些预兆? 答:奥灰水突水前当采掘工作面发生底鼓、顶板压力增大、裂隙增大、裂隙出现渗水、水质清澈、稳定、无臭味以及在遇构造时出现的渗水、涌水等现象时是奥灰水突水前的预兆。

顶板突水事故 在矿井导水通道中会发生突水事故,其中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

结论与展望 本书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在总结现有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GIS与BN耦合技术进行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思路。BN是贝叶斯概率方法和有向无环图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机结合的图形模型,其固有的特点能弥补现有评价方法的诸多缺点。(2)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理论体系,完善了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归纳了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流程。(3)在对GIS和BN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GIS与BN耦合技术,并论证了此技术运用到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上的可行性。(4)从分析顶板突水形成的机理与条件入手,确定了4类共13种因素是影响煤层顶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顶板突水评价指标体系。(5)以荆各庄矿区为例,运用GIS的数字化功能、数据管理功能、空间分析功能等建立了荆各庄矿区9煤层各突水因子和突水信息整合的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同时确定了研究区单一条件矢量评价单元,为基于BN区域危险性评价的BN建模及分析推理提供数据支持。(6)通过专家知识建立BN的拓扑结构,通过参数学习确定BN的参数分布,建立煤层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的BN模型;通过诊断推理进行模型分析,确定突水发生时各评价指标的最大。

顶板突水事故 在矿井导水通道中会发生突水事故,其中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

煤矿井下供电“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各指的什么内容? 1、“三无”是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2、“四有”是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3、“两齐”是电缆吊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

顶板突水事故 在矿井导水通道中会发生突水事故,其中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

矿井涌水、突水、透水的区别是什么? “矿井涌水”:水从巷道的地板或者顶板流出,注意:是流出,也可以理解为是水从煤壁裂隙中不断渗出,只不过量稍微大点而已;“矿井突水”:水挖到带压水了,注意:是带压水。

突水预兆辨识 导致煤矿水害的矿井充水水源,无论是来自地面还是地下,均有源头可寻。充水水源聚集起来对煤矿坑形成威胁,需要一定的充水通道和充水过程,有了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是否能够。

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基本理论体系 11.1.1 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基本原则在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过程中,为了达到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原则一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顶板突水的各主要因素,且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1)顶板突水的危险程度应该是各种物质、要素、性态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应该尽量充分且全面地考虑各要素在突水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顶板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它涉及地理地质科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制图学等学科及方法,因此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将各种理论进行整合,使最终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原则二 主导因素原则影响煤层顶板突水的因素很多,但每个因素对突水的影响程度又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对于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这种简化是相当必要的。原则三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由煤层顶板突水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时需要使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相结合。定性分析需要以定量分析为途径进行数学表达,而定量分析也需要以定性分析的结果为约束及基础,两者相辅相成,。

在矿井导水通道中会发生突水事故,其中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 正确答案:A解析:采用崩落法采矿造成的透水裂隙,如抵达上覆水源时,则可导致该水源涌人井巷,造成突水,此类突水通道为顶板冒落裂隙通道。

煤层顶板突水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突水因子量化 11.2.1 突水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影响煤层顶板突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复杂。它以地质构造特征(断层密度、断层落差、断层性质、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导水性、褶皱程度等)、含水层条件(含水层水压、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渗透性等)及隔水层条件(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强度等)为背景,以人工开采活动(开采厚度和矿压)为场合,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煤层顶板下承压含水层的存在是煤层顶板突水的先决条件,其中含水层富水性和含水层渗透性是顶板突水的物质基础,含水层水压是顶板突水的动力来源,顶板隔水层则是顶板突水的抑制条件,其抑制能力取决于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强度;地质构造(即断层、裂隙、褶皱等)提供突水的通道,其中断层往往是顶板含水层突水的直接原因;矿压是顶板突水的又一动力来源,而开采厚度则是煤层顶板突水的诱发因素。11.2.1.1 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与顶板突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断层往往是顶板承压含水层突水的直接原因,其对煤层顶板突水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起突水:(1)断层提供了煤层顶板突水的通道;(2)断层缩短了煤层和含水层之间的距离;(3)断裂导致承压水导升,隔水层的有效。

底板灰岩水突水的典型征兆为()A.顶板挂红、挂汗 B.有臭味 C.底板鼓起、产生裂隙 参考答案:C

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BN 建模 11.3.1 确定 BN 节点确定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 BN 节点就是建立反映煤层顶板突水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区域危险性评价的综合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在全面阐述煤层顶板突水因素的基础上,结合 GIS 对突水评价指标量化及叠加分析的结果,确定基于 BN的煤层突水区域危险性评价模型节点。本项目共选取地质构造特征、含水层条件、隔水层条件和开采活动 4 个方面 13 个评价指标和煤层顶板突水发生与否共 14 个节点作为构建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BN 模型的节点(表 11.1)。11.3.2 数值属性离散化BN 与许多机器学习算法、不确定推理算法、分类算法一样,也要求将节点的连续数值属性进行离散化(王飞,2002;赵卫东,2003)。由于 BN 中各个节点间的关系是以条件概率表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所以对于包含连续变量的 BN 来说,连续变量离散化是参数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离散化是指按照某种规则,将连续数值属性的值域划分若干子区间,给每个区间分配一个离散值,最后将原始数据更新为离散值(凌方等,2002;杨平先等,2005)。连续数值离散化算法要求能够自动确定从连续型属性到离散型属性的对应关系。现有的离散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无监督和有监督两类,。

#bn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